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稳定性研究
论文题名: 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稳定性研究
关键词: 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机理;高水压充填型溶洞;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数值分析
摘要: 岩溶地区因受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影响,往往具有高水压、富水、溶洞及断层的特征,因而,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极易诱导突发大规模的涌水、涌泥、涌砂等灾害。同时,隧道内大量的涌水、涌砂和涌泥,会使地层内有效应力改变,以及地下水渗流场和补排关系发生变化,继而造成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引起岩溶地区地表产生塌陷和沉降,导致地下水质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本文总结了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突水突泥的基本规律;利用突变理论和岩体断裂力学分析了隧道突水突泥的机理;对隧道掌子面附近区域存在高压水的状况下的掌子面围岩稳定性以及水压对衬砌内力的影响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对隧道掌子面前部及拱顶部存在高压充水溶洞岩溶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根据对岩溶隧道突水、突水机理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岩溶隧道突水突泥的防治原则。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介绍了我国4个典型岩溶隧道(洞)在现场施工中发生的突水突泥情况,总结出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基本规律。
   (2)隧道围岩突水失稳是一个典型的突变失稳过程,将突变理论首次应用于隧道突水的研究之中。假定隧道底部有高压充水溶洞,根据充水溶洞的大小关系,将溶洞顶板简化为四周固支的大变形椭圆形板、矩形板和固支梁3种模型。通过研究隧道底板系统能量的失稳,建立了预测隧道底板突水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系统失稳时受力的临界值及失稳时底板变形和能量释放的表达式,为岩溶隧道突水预报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3)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隧道围岩突水失稳的力学机理。首先,根据裂隙岩体裂纹面的应力状态,从断裂力学角度将高压水头作用下岩体的裂纹扩展分为拉剪复合扩展和压剪复合扩展,应用工程近似裂纹复合失稳准则,分别推导出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水压计算公式;基于最大周向正应力理论,研究并给出了复合型裂纹在不同应力状态及化学损伤作用下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方向角。其次,隧道开挖使高压充水溶洞与隧道掌子面间的距离减小,由于掌子面安全岩盘厚度不够引起围岩突水失稳。
   (4)以几何相似比CL=30和容重相似比Cr=1为基础相似比,实现在弹性范围内各控制性物理力学参数的全相似性,对围岩特征、物性、原始地应力场、支护结构刚度和支护时机、开挖步骤进行了相似模拟。模型试验获得了隧道掌子面附近区域存在高压充水溶洞的状况下的掌子面围岩轴向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隧道周围有高压充水溶洞时的水压、间距和围岩级别变化对衬砌内力的影响。
   (5)以隧道掌子面前部和拱顶部存在高压充水溶洞隧道为例。采用三维快速Lagrange法,对隧道全断面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获得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在动态分步开挖、分步支护情况下围岩位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征。
   (6)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隧道(洞)施工涌水处理技术与成功经验,提出在高压富水段采用分流减压措施而后进行帷幕注浆止水,对突发性涌水采用快速封堵、分流减压、注浆止水等应急处理方案。
作者: 莫阳春
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导师: 周晓军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9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