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路内、外停车设施是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结构和规划布局的不合理造成了城市停车秩序混乱,影响了城市交通效率、便捷等目标的实现。路内、外停车供需不匹配与停车管理理念、手段落后以及停车诱导设施不完善有关,但是其规划布局的不合理加重了管理的难度,也给出行者带来不便,降低了他们的出行效用。本文在停车特性和行为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路内、外停车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路内、外停车供需特性和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路内、外停车设施协调布局方法。
论文首先对路内、外停车设施的特性和停放行为相关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路内、外停车设施的特性差异以及停车者选择停车设施所关注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路内、外停车设施在城市静态交通供应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路外停车设施应是承担公共停车需求的主体,路内停车设施主要承担短时、方便性要求高的停车需求,以此改善停车设施的供应结构,提高机动车出行末端的效率和方便性;利用建立停车效用函数的方法分析了路内、外停车供需的关系以及路内、外停车需求相互影响的机理;在传统停车需求预测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内、外停车需求分析方法。
其次本文研究了停车设施对动态交通的影响。考虑到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直接影响较大,所以以路内停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路内停车形式的优劣性;研究了设置路上停车设施后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作为建立路内停车设施备选集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了路上泊位车辆驶入、驶离造成的交通延误,作为路上泊位设置交通条件的选择和泊位备选点规模控制的依据:对于直接干扰较小的路外停车设施,提出了出入口道设计的原则以减小对动态交通的影响;通过路内泊位供应量将城市停车设施供应容量与城市路网容量联系起来,建立停车供应与城市路网容量协调配置模型,以满足一定的路网期望水平下,达到停车供应与路网容量的平衡。
然后,在分析路内、外停车设施布局选址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停车者的步行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以路内、外停车相应的限制条件为约束,以停车需求为两者的联系,分别建立了路内、路外停车设施的布局选址模型,以达到城市路内、外停车设施布局的协调;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本文方法的可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