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文题名: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弯曲疲劳试验;反射裂缝;稳定性试验;通过率;影响因素;系统研究;施工工艺;设计方法;柔性基层;疲劳方程;高速公路;质量控制标准;永久变形能力;试验路;筛孔
摘要: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建设,到2005年底通车里程已达41000km, 总里程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 主要结构形式,在高速公路和更多的一级公路中95%的里程采用了半刚性基层 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优点是路面结构性能好,承载力高;但同 时最大的缺点是半刚性基层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及结构排水问题造成的 早损坏等。本文进行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应用研 究,系统研究了该材料的级配组成与设计方法、抗变形能力、抗疲劳能力、防反 射裂缝能力以及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在烟青204国道进行试验路验 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沥青混合料集料多级嵌挤级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较好高温 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参考范围;建立LSPM以沥青 膜厚度、设计空隙率、析漏与飞散为控制指标、采用8cm~12cm的车辙板进行稳 定性验证的混合料设计方法;比较完整了解决了该类沥青混合料设计问题。 (2)本文以大量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疲劳试验结果为依据,对13个沥青混 合料疲劳影响因素进行了严密的灰关联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对沥青混合料空隙 率、混合料沥青饱和度、集料4.75mm筛孔通过率、2.36mm筛孔通过率和0.075mm 筛孔通过率五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严格论证了沥青饱和度VFA和沥 青混合料劲度模量E是影响LSPM料疲劳性能的关键独立变量。 (3)通过应变控制的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疲劳试验,获得了大粒径透水性 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模型,根据我国沥青路面容许弯沉调查结果,对疲劳模型进 行现场修正,提出了该类沥青混合料在柔性沥青路面应用中的疲劳设计标准。 (4)通过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初步研究,主要包括高温 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试验,探讨了大粒径透水性沥 青混合料的性能技术要求。 可以看出,级配良好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可以抵抗较大的塑性 和剪切变形,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同时有着 良好的排水功能,可以兼有路面排水层的作用;由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有 着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空隙,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 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用于 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或作为柔性加铺层用于老路补强。 最后通过试验路铺筑系统研究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经过4~ 5年行车荷载作用后,实测数据表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加铺旧沥青路面具 有良好的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和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比较 系统地建立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成套应用技术。 关键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贝雷法 抗变形性能 灰关联分析 疲劳方程反射裂缝 柔性基层
作者: 房建果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郭忠印;王松根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