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机动化社会的来临,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给
城市方方面面的发展带来了负作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研
究成为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城市交通是居民出行的派生
现象,交通是一种源于活动的需求,居民日常交通行为如居民出发时间、活动目
的、位置选择、交通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等,都与城市各类交通现象及问题的产
生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从时间、空间、活动和方式四个维度上研究交通系
统是必要的。传统模型的建模一般利用集计的统计数据和出行特征参数,模型理
论基础处于理想状态下,假定条件过多,与出行决策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
无法满足中、微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策略分析的要求。
通过详细的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或者对传统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准确
地把握居民出行规律,将居民的一次出行看作是一种链的结构,提炼出行链特征
参数,明确其物理意义,更加有助于理解交通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
对影响交通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量化影响因子,最终建立合理的交通方式选择
模型,为交通方式分担预测奠定基础。
通过开展交通行为的研究,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偏好进行调查,应用
先进的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公交出行选择模型,作为交
通政策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
本文基于活动分析理论,从交通的源头出发,将出行目的和同质行为人群作
为分类标准,根据实绩和偏好数据深入分析居民的交通行为特征,细化交通方式
选择模型,研究活动分析方法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为中微观规划方
案、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决策分析提供切实的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说明了该研究在交通规划和交通
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基于活动分析方
法在交通行为特征分析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方面应用的优越性,确定了本论文的
主要研究内容,并给出了论文的逻辑结构框图。
第二章介绍和比较了基于出行的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和基于活动的交通行为
模型,从模型方法和实现功能两个方面说明了基于活动的交通行为模型应用的优
越性。概述了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和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国内外研究,对目前的应
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说明了活动分析方法在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管理
上应用的必要性。
第三章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出行链相关概念、定
义和出行链特征指标,分析了居民出行活动一般特征,并说明一般特征指标的局
限性,证明出行链指标的物理意义,认为出行链特征指标用来评价城市出行强度
更加适合,建议采用平均出行链长度作为衡量出行频率和长度的综合指标。其二
从居民空间特征、居民属性和出行属性的角度,分同质行为人群和分活动目的分
析了各类属性参数与出行链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建模前的准备工作和正式建模
进行,包括建模影响参数的解释、建模路线,确定要选择的参数,对影响参数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活动目的的交通行
为有显著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建立了五类人群四种活动目的的交通方式选择模
型,并与传统交通方式选择模型进行了比较,建议方式选择模型采用概念明晰、
对影响因子进行精确分类的活动模型。
第五章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政策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使用
SP调查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两个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选择的偏好情况和影
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建模,设计了八项评价指标和三类潜变量,量化了各类影响指
标和潜变量在公交方式选择重要性中所占的权重,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公交改善策
略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慈溪和厦门两座城市居民对现状公交出行选择
不同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分别制订了公交优先策略。
第六章从时间使用、行为聚类人群和目的分类、居民属性和出行属性分析三
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活动分析方法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关系,说明活动分析方法
是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实例研究,从行业特
征、通勤时间分布、群众满意度、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时间分布特
征五个方面论证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之一——“错峰出行”策略的可行性。
最后,对本文研究结论和成果进行了整理,从延续本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进
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出行链;活动分析方法;方式选择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交通需求管
理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