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适应城市公共交通的居住区形态和模式
论文题名: 适应城市公共交通的居住区形态和模式
关键词: 公共交通;居住区;"TOD";公交社区
摘要: 城市演变是城市用地和交通一体的演变,发展某种特定的用地模式可以产生某种与之相一致的交通模式,反之亦然.未来的城市形态应该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整合有效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具体做法是使出行从单人乘坐的私人小汽车转到高乘坐率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是步行.有效地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必须建立起适应城市公共交通的土地利用模式.TOD的理念是对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最好的整合模式.在中国由于地少人多,面临着目前发展迅速的房地产和小汽车行业,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必须引用TOD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改变中国的土地利用形态.居住用地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是最重要,建立适应公共交通的居住区,能够极大的强化使用公交的方便性,保证公共交通在与小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最终让我们的城市在拥有大量小汽车的同时,得以维持公共交通为主的居民出行模式.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系统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并且引用TOD理念为理论基础,从而建立适应公共交通的居住区在城市中的布局形态和模式,并且以杭州市居住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规划适合公交的杭州理想居住区.该文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适应公交的居住区是可持续城市的基础,以及国内外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以及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反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框架图.第二章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主要说明适应公共交通的土地利用模式的相关研究,介绍有关TOD理念的内容以及国内外发展TOD不同之处.第三章居住区城市道路交通主要说明居住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以及介绍有关居住用地与城市道路网关系的研究内容.第四章适合公共交通的居住区以TOD理念和公交社区为基础建立中国适应城市公共交通的居住区布局形态细胞结构和模式,并且将公交社区与其他居住区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它的特点.第五章理想居住区模型——以杭州为例以第四章研究内容为基础建立杭州的理性居住模型,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设政策和建议.第六章结语主要是对该文研究内容做些总结,并指出研究之中的不足之处和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
作者: 张磊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导师: 华晨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浙江大学
学位年度: 200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