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蓄水初期船闸下引航道泥沙淤积分析与对策
论文题名: 三峡工程蓄水初期船闸下引航道泥沙淤积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 三峡工程;蓄水初期;船闸下引航道;泥沙淤积;清淤施工;淤积成因
摘要: 口门区淤积是江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流水挟沙、水缓则泥沙落淤是水流的特性之一。三峡船闸下引航道因其所处特殊位置,泥沙问题备受世人嘱目。 金沙江、嘉陵江、乌江等上游支流建设水库,长江上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会减少或减缓进入三峡库区的泥沙。但由于三峡水库实行“蓄清排浑”的水位运行方式,故泥沙入库后,仍有相当部分经大坝下泄。 三峡下口门区仍然会发生淤积。本文从二期施工期的1998 年起,直至2004 年汛末,将上游的来水来沙与下口门区的泥沙淤积情形联系起来,对三峡下口门的淤积类型、淤积成因、碍航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依据分析,笔者认为,在蓄水初期,尽管大坝会拦截一部分泥沙,但遇丰水大沙年,三峡下口门区还是会产生较严重的碍航淤积。 按照三峡水利枢纽设计,三峡上下引航道将采用“以动水冲沙为主,辅以机械清淤”的措施解决泥沙大量淤积问题。但冲沙闸设计冲沙流量仅为2500 m3/s。采用上下引航道分别冲沙方式,对下引航道而言,2500 m3/s的流量也明显偏小,无法达到设计冲沙效果。因此,若利用2500 m3/s的流量冲刷上引航道口门区泥沙,将会在下引航道产生较严重的附加淤积。下口门区清除碍航淤积体的方式在蓄水初期主要还是靠机械疏浚。文中对各种挖泥船型进行了选择,对清淤宽度、清淤深度进行了比较,对碍航清淤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索。
作者: 吴方林
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
导师: 陈和春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三峡大学
学位年度: 200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