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北京旧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策略研究
论文题名: 北京旧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策略研究
关键词: 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自行车交通;Logit模型;策略选择
摘要: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城市已进入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这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自行车作为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廉、占用道路面积较少、无污染和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七、八十年代曾是北京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人均收入增加,很多自行车出行者转为机动车出行。同时,在机动化不断加强的过程中,自行车交通空间不断受到排挤,行路权不断受到侵害,骑车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中,自行车在居民出行中占的比例逐渐减少。相反,不少国际大都市在饱受交通拥堵后,鼓励自行车出行又成为构建城市可持续交通的重要手段。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的政策背景下,要解决好自行车交通问题就必须做到,在保证安全,减少自行车、机动车之间的干扰的同时改善自行车的出行环境。调查自行车出行者的合理需求,找出自行车出行者的各种规律,并结合具体情况对自行车出行者采用鼓励或者引导转移等管理策略,使得自行车在各类交通方式构成中,起到保留、合理发展和满足公共交通换乘,延伸公交服务半径的作用,本论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开展研究。符合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定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出行模式结构,是本论文的主题思想。 论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自行车交通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通过现场调研和旧城区1408份自行车交通基础问卷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旧城区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定位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存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自行车换乘公共交通对缓解交通拥堵压力,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扩大公交吸引范围的意义。 其次,本文采用SP调查技术,构建了自行车意向问卷调查表,并在不同位置展开了问卷调查。SP调查问卷中的情景假设属性水平的组合设计通过混合均匀设计的方法构建,问卷中包含6个指标因子(自行车全程出行时间,自行车换乘公共交通与全程自行车出行的时间差,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公交站点周边自行车停放距离,自行车停车费用,公共交通票价费用)构造的10个情景假设,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校验方法,在2176份B+R意向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1613份建模有效问卷,并用这些数据标定了模型中的各个相关参数,建立了自行车交通方式向B+R方式转移概率模型。按照自行车骑车人居住的地域,将自行车人群分为三类,一是二环内胡同区域的自行车交通,二是二环内非胡同区域的自行车交通,三是指二环外居住的人群,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出行转移概率情况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北京市旧城区的自行车交通环境改善策略,其中包括对自行车合理出行范围内自行车道路断面的重新划分,机非物理隔离,与公交车进出站的合理交通组织,自行车停车设施的改善,自行车租赁的发展对策与建议等,并结合两广路案例进行了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确立了旧城区自行车的发展策略,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扩大公交吸引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 朱立鹏
专业: 市政工程
导师: 吴海燕;张蕊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学位年度: 2009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