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
论文题名: 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
关键词: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变化机理
摘要: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km,其中穿越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546.41km(其间分布的融区总长为101.68km),位于多年冻土区的路基总长为321.706km,占多年冻土区总长444.73km的72.3%。线路跨越海拔高程4000m以上的地段约为965km,“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技术难题,而多年冻土居于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三大难题之首。因此有“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之说。整个工程建设从2001年6月29日开始,至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为有效保护多年冻土,维持其上路基工程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针对多年冻土路基采用了片石气冷路基、热棒、片(碎)石护坡等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工程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多年冻土区部分地段的路基工程从施工完成后到运营期均有一些病害产生,影响了行车速度和运营安全。因此,开展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的研究,是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营的前提。本论文采用现场调查和观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影响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的环境气温和冻土特征;通过对运营期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状态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研究了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的变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环境地质条件的路基工程在其建设和运营不同阶段工程状态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保证路基工程状态符合运营条件的工程对策并进行了长期效果评价。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创新性结论: (1)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路基力学状态:指明显表现出来的路基垂直方向变形(冻胀融沉变形)和水平方向变形(路基裂缝)以及由于这些变形引起的路基失稳现象; 路基热学状态:指路基工程修建以后不同阶段路基地温场形态(土体不同部位温度变化): 水热环境变化:指路基工程修建过程和运营过程周围冻土层上水、地表水变化及其侧向热侵蚀作用对路基变形和路基地温场的影响。 (2)通过对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后包括建设过程中的路基工程状态分阶段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对路基力学状态-路基变形和工程裂缝的发展过程以及对线路运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路基的热学状态是其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改善路基力学状态应该从改善路基地温场形态出发,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3)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的变化与周围水热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运营阶段周围水热环境条件在路基开裂的三个阶段:初期的裂纹和裂缝、中期的开裂和后期的裂开并滑塌起到诱发和拉动作用。 (4)路基工程状态的变化机理内因在于填土的粘聚力和基底土体的压缩性,根本原因则是填土和基底土体地温场的不对称形态,后期发展则和外部水热环境影响有关。 (5)有害路基工程状态的预防和整治,主要从抑制路基不对称形态地温场的工程措施为主,以保护路基周围水热环境为辅,在减少填土冻胀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土体的粘聚力。 (6)针对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的最显现表现,即:路基变形及变形裂缝的变化机理和发展阶段,有的放矢的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对策:建设期间尽量采用改善填土颗粒级配和粘聚力的方法(土体分层加筋等),建设和运营期间采用冷却路基基底土体改善地温场形态的工程措施进行补强(片石护坡和热棒),防止路基坡脚积水和热融现象形成的工程措施(疏通路基坡脚纵向排水)。 (7)对主要工程对策进行的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说明,防止裂缝和整治裂缝的关键在于控制冻融过程各个阶段的季节冻融速度和季节冻融土体厚度,减少路基中心和路基边缘部分的变形差异,降低融化季节路基本体产生的拉应力。 (8)青藏铁路运营阶段对冻土区路基有害工程状态的整治和施工阶段的预防性整治不同,考虑既有路基工程病害整治的特殊情况,建议工程结构根据区域冻土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原有路基结构不同,可以选取各类热棒+片石护坡结构,片石护道补强结构、片石护坡补强结构等。 (9)加强对路基工程状态的巡查,尤其是在融化季节初期的巡查监控,及时处理初期发现的有害工程状态(裂纹、积水等)是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的阶段性结论曾经在青藏铁路建设的各个阶段为工程补强设计和病害整治所采用,研究结论也被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的运营过程所验证。
作者: 李永强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张鲁新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兰州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