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钻孔灌注桩基础能适应于不同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抗震能力强,因此成为了公路桥梁的主要基础形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卵石地基具有颗粒大、透水性强、进尺和不易破碎、容易垮孔等困难,因而限制了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的广泛应用。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首先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从场地准备、钻孔、清孔、到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各个环节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场地处理,应当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应当根据现场地质、水文条件,做出果断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恶化,避免在质量上或经济、时间上造成严重损失。
其次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确桩的极限承载力,并深入讨论了理论计算单桩沉降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单桩沉降性状,利用经验公式估算桩的布置数量。结合理论公式和图表运算,分析影响单位桩体承载力的因素,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合理的桩径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位桩体的承载力水平,从而节约建设成本。在深厚软弱地基土中,宜选择较小桩径具有较大体表而积的细长桩。在深厚软弱地基土层中,无较硬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在荷载的作用下,桩顶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壁摩阻力承受,桩端承担的荷载也很小。因此,在设计摩擦型钻孔桩时,可以将桩端土的承载能力忽略不计,仅计算桩周土的侧壁摩阻力。
最后利用ANSYS以桩和土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的非线性,使用DP材料建模,得到了各级荷载下的桩各个截面相应的内力和桩体的沉降数值,并结合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性和非线性处理能力,使用BP神经网络拟合P-S曲线,并根据相关的规范分析得到了单桩的极限承载力。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模型计算的参数。用此模型,针对工程实践分析了摩擦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材料,桩的尺寸以及持力层的选取。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使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桩基的设计,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成桩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