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降雨入渗的同位素水化学示踪方法研究
论文题名: 黄土高原降雨入渗的同位素水化学示踪方法研究
关键词: 黄土高原;降雨入渗;吸湿水性质;同位素水化学;示踪方法
摘要: 在土壤学中,按土壤颗粒对水分子吸附作用不同,将土壤水分成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与重力水等几个形态,并且认为吸湿水性质非常稳定,类似固态。本文引入界面化学知识,对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作了分析,通过同位素示踪方法,发现当不同形态土壤水共存时,吸湿水能够与外层的薄膜水发生水分子交换,表明吸湿水并不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而是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吸湿水的活动性说明吸湿水在从分子层厚的地方向薄的地方运动时,理论上并不一定必须转化成气态才能移动。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巨大,在这样的环境下该地区却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现有理论认为地下水是由当地降雨补给,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地区凝结水也是地下水重要补给源。本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各种降雨入渗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土壤水性质的了解,应用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基本知识,选取黄土高原代表性区域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于通过研究降雨与地下水的过渡带—包气带水的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以水的稳定同位素与水化学作为天然示踪工具研究降雨入渗规律,研究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土壤水的运动特征。通过包气带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结合当地降水、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当地凝结水只发生在土体表层的20-30cm,没有入渗到土壤深部,所以也就不会形成对地下水的补给。 (2)土壤水稳定同位素与水化学与地下水相差较大,初步认为黄土高原地下水不是当地降雨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另有其它来源。 (3)黄土高原有的地区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于降雨线附近,说明这些地区地下水来源于降雨补给,并且这些降雨只是经过微蒸发后即流入地下水,地下水补给较新,按当地蒸发条件来判断,这是通常条件下,降雨通过非饱和带缓慢入渗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对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源作深入研究。
作者: 朱前林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陈建生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海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