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川藏公路是国道318线的一部分,东起四川成都,西止西藏拉萨,全长2155km。该线于1950年开始兴建,是西藏连接内地的两大交通命脉之一,也是与大西南周遍各省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最捷途径,在促进西藏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加强西藏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大部分位于藏东南深切峡谷区,该地区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不良地质现象成群分布。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山体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强烈,主沟床的侵蚀基准面急剧下降,断裂在近期仍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因而产生大量崩塌、滑坡和坠落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更加剧了山坡坡面的破坏和沟床的侵蚀作用,促使了泥石流活动的加剧。如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和林芝县境内的路段,该区地处雅鲁藏布一级支流帕隆藏布流域,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地区,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川藏公路翻越安久拉山后,沿帕隆藏布北岸展布。由于特定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环境,使得公路沿线山地灾害极为活跃,不仅具有山地灾害类型齐全、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率高的特点,而且活动规模之大、危害程度之高、影响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沿帕隆藏布沿江线路长271km,灾害点399处,危害长度71.63km,占沿江路段的26.43%。其中滑坡9处,崩塌42处,泥石流32处,水毁43处。在诸多山地灾害中,泥石流是阻碍交通建设发展和畅通的最严重灾害之一.1883-1985年川藏公路上的培龙弄巴沟连续爆发大型冰川并延续至1990年才停止。因此研究川藏公路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和成灾机理,总结发展泥石流灾害防治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分析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方法,首先开展了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总体分析和防治对策的总结,然后针对泥石流预报和高烈度地震区地震诱发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两项专题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为:
(1)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及预测技术研究。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西藏干线公路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研究和分析了川藏公路泥石流的危害方式和特点,以及分布、类型和活动方式,建立川藏公路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完成对西藏干线公路泥石流的预测;通过对已有防治工程的评价,提出以预防为主、工程治理和管理养护相结合的防治原则、公路通过泥石流不同地区应该采取的防治技术和措施,以及因地制宜的设计方针。
(2) 地震诱发公路泥石流灾害研究。在分析和总结已有地震泥石流规律性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根据地震泥石流成因制定公路防治对策的模式,提出以风险性分析为指导的山区公路地震泥石流防治原则,并以川藏公路通麦——105道班为试验区,开展了该典型路段地震泥石流的风险评估,最后还完成了川藏公路地震危险性区划图。
(3) 确定暴雨泥石流临界雨量条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