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混行式出入口适应性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混行式出入口适应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混行式出入口;菱形立交;交通仿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快速路菱形立交出入口交通特性的基础上,以交通仿真为手段,通过现场调查,得到大量实测数据,并以这些实测数据为基础,对VISSIM微观仿真软件进行了标定和验证,最后建立了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出入口仿真模型。 接着,从出入口几何条件、辅路交通影响和交织影响,信号交叉口影响等方面着手,以出入口速度和实际流量为指标,分别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出入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还以交织区速度为指标,分析了得出了出入口的合理间距。最后以排队长度为指标,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出入口至前方交叉口的合理间距。 通过研究提出了在不同交通流量组合及交织流量比情况下辅路交织区长度的取值范围。当输入流量为可能通行能力的1/3时,交织运行受前方交叉口及流量比的影响较小,推荐交织区最小设计长度为200m左右。当输入流量为可能通行能力的2/3时,交织运行受流量比和前方交叉口的影响较大,甚至会达到紊乱的情形。在流量比为0.2、0.3的条件下,交织区最小长度应大于200m;而在流量比为0.4、0.5、0.6的条件下,交织区最小长度应大于250m。在交通状况Ⅲ的条件下,交通量达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极限,此时通过变化交织区长度已经无法解决交织区运行的问题。 在中等常见交通状况下,通过对微观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最大平均排队长度为205m,入口至排队末尾处交织路段的最小长度为110m,入口至前方交叉口的最小合理间为315m,距离不足时取265m。
作者: 李冬奎
专业: 桥梁与隧道
导师: 刘运通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