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战略研究
论文题名: 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战略研究
关键词: 机车车辆技术;高速列车;管理体制;创新能力
摘要: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时期。通过铁路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铁路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技术装备现代化是增强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益的重要基础,是确保运输安全与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机车车辆的技术跨越是实现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关键和主要环节。我国机车车辆业急需进一步明确定位和解决技术创新的目标、路径等一系列战略问题。 以此为背景,本文对中国机车车辆技术创新及其战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梳理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归纳其实现技术跨越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系统分析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技术跨越目标、路径及重点突破领域,构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业技术跨越模型体系;围绕技术跨越目标,提出推进中国机车车辆业自主创新的四维模式。 研究从现状与问题分析、市场潜力和目标定位研究、技术跨越模型体系阐释、关键环节和基本路径选择、自主创新战略模式设计等角度顺次展开。首先综述相关技术创新理论,结合对中国机车车辆发展历程及其技术创新实践的系统分析,找出中国机车车辆技术装备发展中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原因;其次,沿着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的客观要求、技术跨越的过程模型和能力模型、技术跨越目标和路径的思路有机展开,明确技术跨越点和基本路径,提出推动中国机车车辆自主创新的多维战略模式:加强技术储备、构建创新平台、提升技术标准和完善政策措施。研究方法方面,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个案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并尽可能做到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力图准确把握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精髓。全文研究结论如下。 面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推动以及良好的外部技术与经济环境,特别是基于客运专线开行高速列车的需求,中国机车车辆技术装备水平必须实现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跨越,对自主创新进行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以克服总体技术能力不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平台不完善、技术标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制造商和铁道部之间基于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等的有机融合,其现行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主要体现为政府管理下的市场拉动型创新模式,其次才表现为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铁道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在机车车辆技术创新战略中作用重大。 推动中国机车车辆技术跨越,必须注重“单项技术突破”、“集成能力提高”及“关键技术引进”三要素的优化与协调,通过三要素的最佳耦合来实现自主创新的最优效果。机车车辆技术跨越点选择在考虑政府、技术、产业、市场、资源五因素共同影响前提下确立为350公里/小时动车组成套技术。中国机车车辆自主创新的基本路径为,系统规划,确立重点跨越项目;引进先进技术,着力消化吸收,有效组织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单项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再创新;辅之基础研究,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以点带面,推进新一代中国机车车辆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和信息化,实现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 设计并实施集“加强技术储备”、“构建创新平台”、“提升技术标准”及“完善政策措施”为一体的自主创新四维战略模式,是引领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跨越的必然选择。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储备的最基本路径是“内外结合模式”,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只能来自于产品自主创新实践。机车车辆业创新平台旨在通过官、产、学、研联合,建立起强有力的顶层决策组织并注重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创新主体等相关优势资源的高效连接。完善中国机车车辆技术标准体系,应以建立适应高速、重载技术装备发展为目标,建立先进、完善的设计、工艺、制造、质量、试验、维护等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在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国际化接轨等方面采取“分段突破、逐步递进”的步骤。推进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定适宜的产业发展政策;形成统一协调的机车车辆业国家战略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提供创新平台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扶持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意识;创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者: 陈春阳
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导师: 李学伟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