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综合技术研究
论文题名: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综合技术研究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咬合嵌挤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
摘要: 碎石化是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处治技术。在国外(如美国),破碎处治技术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设备及其相关工艺,包括打裂压稳(Crack and Seat)、打碎压稳(Break and Seat)和碎石化(Rubblization),MHB(Multiple-Head Breaker)是其中一种常用碎石化设备,我国从2002年开始引进该设备,为进一步了解其工艺特点,进而分析碎石化工作机理,保证碎石化改造工程的质量,本论文就碎石化的相关决策、强度机理、加铺设计方法、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开展了专项研究。 论文首先从碎石化决策入手,在分析国外工程实践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试验段的研究,得出了土基状况是判断该工艺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而断板率(DBL)不是影响碎石化决策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现场勘察,分析了碎石化后混凝土板块的分层情况及各层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咬合嵌挤理论,解释了板块破碎后强度形成机理。以断裂力学和有限元为主要分析手段,通过计算,就碎石化后加铺沥青面层与直接加铺和级配碎石层上加铺沥青面层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碎石化后可以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且受力状态优于其它两种方案。参考国内外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我国设计规范的改进设计方法。最后,对碎石化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分为三个子层次,它们在颗粒粒径上区别明显,并具有不同的性质。本文提出的咬合嵌挤理论对各层次的强度形成机理作出了解释。通过试验段数据分析,确定了正常施工情况下碎石化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范围,并与旧沥青路面补强设计中的当量回弹模量进行比较分析,证明碎石化层作为基层(或底基层)其强度是合适的。 为认识碎石化对加铺层应力的改善作用及其程度,本文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计算。以实例结构为计算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将碎石化后加铺和直接加铺两种情况下的沥青加铺层的强度因子进行计算对比,得出了在受力状态方面碎石化后加铺优于直接加铺的结论,证明了碎石化对消散加铺层应力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认识碎石化层,本文又将碎石化后加铺与同厚度级配碎石层上加铺的应力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碎石化层上沥青加铺层最大拉应力、拉应变要小于级配碎石上加铺的结论,证明碎石化层在结构强度上优于级配碎石。同时,鉴于碎石化程度与碎石化层上部的颗粒粒径以及相关厚度、模量有直接联系,分析中还按不同的上层模量和厚度计算了相应的加铺层应力状态,提出了碎石化上层厚度存在的合理范围。 本文还将MHB碎石化工艺,与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原位利用的冲击压实工艺,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从破碎后顶面回弹模量的平均值和方差两方面对两者的破碎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MHB设备碎石化后,碎石化层顶面具有更高的平均强度和更小的强度偏差,其破碎效果要好于冲压设备。 由于影响碎石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导致了施工前对碎石化后粒径无法准确估计的实际情况,设计过程中很难对破碎后颗粒粒径做出准确预测,但在设计方法中需要考虑这种情况。本文按偏差控制原理,建立了适应施工后状况多变特点的设计步骤,提出了两阶段设计的新方法,在初步设计中推荐了初试参数,通过施工后检测的实际数据,验证初步设计的合理性。当回弹模量与初步设计取值相差不大时,按照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当回弹模量与初步设计取值相差较大时,通过第二阶段修正设计方案,最终获得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最后设计方案能够适应破碎后的实际状况,确保了碎石化沥青加铺层结构的安全性。 为便于指导生产,本文根据国内工程实际,研究提出了碎石化后粒径符合要求时的结构组合;对碎石化后粒径不符合要求时,为有效防止加铺结构出现疲劳破坏或反射裂缝等病害的发生,分别针对破碎后粒径过细、过粗两种情况,研究引进了FDAC抗疲劳层及LSPM大粒径沥青碎石层两种实用新技术,提出了碎石化沥青加铺层推荐结构组合。另外,通过现场试验,还进行了设备运行参数对破碎后效果(回弹模量)间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条件确定情况下,初始设备参数选择依据。在质量控制方面,根据实体工程,提出了按粒径进行现场控制,按当量回弹模量和其方差作为最后验收的评定标准。本文内容涵盖了碎石化工艺应用的各个环节,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 张玉宏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黄晓明;王松根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