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工程例析
论文题名: 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工程例析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壳隆升;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滑坡;大吨位长锚索;锚固效应;滑坡防治;高筑填路堤
摘要: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是发育在厚度近300m的松散层高陡斜坡上的一个巨型滑坡体,每年滑坡体的不断解体失稳破坏及其后高近200m的松散高陡边坡的局部失稳破坏给川藏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地壳隆升强烈、风化剥蚀严重、河流急速下切等极为特殊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下形成了如此厚的松散堆积物,搞清这些巨厚层松散堆积物形成的地质背景、物质来源、形成过程、物质特性等对这种松散高陡斜坡以及其上发育的滑坡等灾害的失稳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稳定性评价、如何防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在分析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青藏高原的地质背景,从高原的隆升特征、活动构造与地震特征、气候冰川特征入手,结合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得出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下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即①隆升效应所产生的地形地貌变化、气候变化、冰川活动、构造及地震活动、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及熔融作用等效应极大的加剧了大陆的风化速率,从而在高原项部及斜坡地带产生了大量的松散堆积物;②冰川、泥石流、滑坡等的发生使这些松散物集中搬运,在局部地段形成了巨厚层堆积;③河流的急剧侵蚀使这些快速堆积起来的巨厚层松散堆积物快速下切形成了高陡斜坡。 在上述分析及现场勘察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发育在总厚度300余米的松散高陡斜坡上的2[#]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诱发因素、失稳破坏特征等,并依据松散堆积物的特征,采用反分析理论并结合试验资料,确定了该地段松散堆积物的强度参数,进而采用有限元法、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及其高度近200m的滑坡后壁高陡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变形破坏方式与公路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以预应力锚索肋板墙为主要加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修筑高填方路堤和治理滑坡的目的。 由于松散介质与岩体介质的较大差异,文中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办法,结合现场锚固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松散介质内大吨位长锚索的应力传递及应力响应问题、因松散体强度较低导致的锚固段锚固能力问题、因松散体变形模量较小而导致的预应力衰减问题以及因松散体结构力弱而导致的群锚效应问题。得出了松散介质内预应力锚索体系失效的主要破坏形式、锚索体及锚固岩土体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锚索失稳机理、锚固长度与极限锚固力的关系、松散介质内的最佳锚固长度、不同介质特性对锚索受力的影响以及预应力衰减的机理、规律、群锚效应机理、最佳的锚间距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相关参数。 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并结合该工程的各种长期监测资料,对加固后的滑坡体、高筑填路堤工程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及评价,其结果指导、完善、验证了研究段松散介质内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的设计、施工以及该地段病害的整体防治。
作者: 胡高社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胡广韬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相关文献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