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节地、节能、节约型的公共交通成为大城市首选的交通方式。客运交通枢纽对提高城市客运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系统角度对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进行初步研究,为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借鉴国内外客运交通枢纽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在分析我国客运交通枢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态势,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枢纽必然呈现系统化、层次化、空间格局网络化的特征。
应用TOD理念,强调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根据都市圈理论和城市布局及空间结构发展的演变理论,研究了城市布局与交通枢纽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地价、土地利用性质、土地使用密度等方面。交通枢纽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之间互动将极大的支持城市良性发展,这是枢纽布局优化的重要原则和依据。
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有效整合角度出发,以形成功能明确、分级有序、结构清晰的枢纽系统为目标,研究了枢纽系统的等级、职能和空间结构。枢纽按等级分为市级、组团级、片区级三级,按职能分为集散型枢纽、换乘型枢纽、综合性枢纽、特殊职能枢纽四类。根据交通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总结出枢纽系统空间结构的三种主要模式,双极核模式、串珠状模式、网络模式及它们的演变过程。
借鉴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空间分布理论,得出交通枢纽最合理的服务区为正六边形的结论。通过比较不同交通方式接驳公交的特点,由于步行驳接方式能使枢纽设施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基本服务区,并由以此推导出枢纽的理论密度为1个/平方公里的结论,进而提出应根据土地使用密度和不同公交方式对枢纽布局的影响,对枢纽的理论密度进行合理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