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混凝土桥梁D区的力流传递机制及参数化设计理论
论文题名: 混凝土桥梁D区的力流传递机制及参数化设计理论
关键词: 混凝土桥梁;应力扰动区;力流传递机制;拉压杆模型;参数化设计理论
摘要: 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扰动区(D区)是指截面应变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的区域,一般位于集中力作用点附近或几何尺寸突变部位。在当前的桥梁工程实践中,普遍面临着D区裂缝病害频发而设计依据不足的技术挑战。只有深入认识D区内部的传力机理,才能建立较为理性的设计方法。
  本文通过传力机制试验研究、拉压杆模型理论研究和力流线模型理论研究,深入揭示了多类典型D区内部的力流传递机制,为混凝土桥梁结构D区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数化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通过开展小剪跨比加载RC梁和U形钢筋搭接接缝的试验,分别研究了“直接力流”和“迂回力流”两种基本力流传递机制。
  (2)深入研究了拉压杆模型的最小应变能建立准则,提出了寻找拉压杆模型最优参数化构形的一整套策略,据此定量揭示了集中力在深梁、端部锚固区、中间锚固区和横梁锚固区内的力流传递特征。
  (3)提出了拉压杆模型的最大强度建立准则,并据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推论:针对小剪跨受力区域,从理论上推导了“拱模型”和“桁架模型”两种机制作用比例的计算公式;针对RC浅梁,推导了变角桁架模型中斜压杆倾角这一关键参数,并得到了形式简洁且计算精度较好的抗剪强度简化计算公式。
  (4)发展了用于D区简化分析的力流线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解析计算两大特点。力流线模型是由从连续体内抽象出的等值力流线所构成的,用以反映结构内部的荷载传递路径,且其沿线的几何信息能够定量表达结构关键截面的弹性应力分布。
  (5)针对端部锚固区、深梁和牛腿这三类典型D区,分别建立了力流线数学模型,推导了曲线力流所产生的受拉效应简化计算公式,可作为D区抗裂配筋设计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更复杂的受力情形,研究了基于力流线的D区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可实现力流线的自动生成及其进一步转换为拉压杆模型。
  (6)在拉压杆模型和力流线模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桥梁结构中多类典型D区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包括端部锚固区、三角齿块锚固区、体外预应力锚固横梁、独柱式桥墩盖梁以及支座处横隔梁等。
作者: 贺志启
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导师: 刘钊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