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当前,节能和环保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减少向大气排出CO2和有害气体及颗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汽车自身的轻量化。由于铝合金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因此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汽车用材的铝化程度。例如,汽车热交换器以复合钎焊铝箔代替传统的铜箔,重量可减轻37%-45%,同时因为铝的价格比铜低,使得生产成本也相应的减少。因此复合钎焊铝箔作为汽车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复合钎焊铝箔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目前我国复合钎焊铝箔热轧复合技术中存在产品包覆率波动大、抗下垂性能低的问题;冷轧复合虽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稳定等特点,但由于国内对冷轧复合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采用热轧复合和冷轧复合两种方法生产A4045/A3003/A4045三层复合钎焊铝箔。系统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热轧复合和冷轧复合工艺参数对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热轧复合后的冷轧工艺制度、成品前的退火制度以及最后一道次冷轧压下率对成品复合铝箔抗下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摸索出热轧温度、压下率及初始包覆率对热轧复合后包覆率的影响规律。为了解决4045铝硅合金成型困难问题,以便为冷轧复合提供所需的薄带,本文还重点研究了4045铝硅合金的细化变质处理对其塑性的影响,摸索出4045铝合金铸锭合理的轧制工艺制度。
实验结果表明:当热轧温度为450℃-500℃,热轧复合前几道次压下率小于10%时,界面结合良好,复合铝板的包覆层厚度也较均匀。冷轧复合单道次压下率在20%-25%时就能实现初结合,当压下率达到40%-45%时,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合效果。应该指出,无论是采用热轧复合还是冷轧复合法,只要满足成品前退火温度为360℃-400℃、保温时间40min-60min,最后一道次冷轧压下率为25%-40%,就可得到抗下垂性能最佳,力学性能良好的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