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软土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论文题名: 软土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关键词: 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技术;高填方软土路基
摘要: 软土高填方路基的后期沉降变形较大,且稳定时间长,常使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若干年后产生显著的沉降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技术具有排水固结、胶结、竖向增强置换等综合作用,适用于处理公路路基工程中可能遭遇的饱和软土、粉质粘土、粘性土及人工填土中的素填土和含少量大块碎屑的杂填土地基.可用于填土前的处理,也可用于填土后处理,其后处理方法独特是其它处理方法难以做到的.其在软土路基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为高速公路软基及不良地基和桥台填方区处理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有着极其重大的技术经济价值.该文依据应力路径的基本概念,以及无砂混凝土小桩在路基后处理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特点,分析研究了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技术后处理软土路基的机理,并据此分析了路基下土样在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的应力路径以及后处理过程的应力路径特点,初步建立了依据应力路径分析方法的复合地基基于承载力控制条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实现了与地基处理技术设计方法的对接,便于工程应用.文中建议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路基的设计计算先根据复合土层的K<,f>'线,反求处理后复合土层的等效内摩擦角φ',然后再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并考虑不同土质结构的内部孔隙结构、天然含水量以及灌注浆液水灰比等因素,在应力复合式公式中引入相应的调整系数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该文还通过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在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地质条件下的单桩和三桩承台试验研究,证明了多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状态与单桩载荷板试验的类似性和工程可参考价值,验证了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高填方路基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有效性.
作者: 张浩华
专业: 结构工程
导师: 郭院成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郑州大学
学位年度: 200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