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上刮起建桥风以来,长江上的水上水下建筑物越来越多,据统计,仅过江大桥一项,2010年前长江主航道上将建起60座各式过江桥梁,这势将严重影响到航道的畅通.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它建成后由于水下8个桥墩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泥沙就在汉阳桥头上方淤积,到2001年3月,沙滩面积达9万平方米,大桥航道缩窄至80米宽且水深不足3.2米.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对水工建筑物的建设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中国目前采用一些已有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及其它的一些行业标准来对水工建筑物的建设进行约束,虽然这些标准从某些方面对水工建筑物的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有很多已不适应现实要求,而且这些标准政出多门,所涉及到水工建筑物建造标准的内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该论文在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海事局于2003年初通过鉴定的研究成果——水上水下碍航物碍航评价标准以及碍航物碍航评价工作程序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原有的各种行业标准(现行的),进而对水上水下碍航物碍航评价标准做了充分的细化和量化工作,然后运用VB对碍航物碍航评价工作程序进行计算机编程,最终开发出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碍航物碍航评价智能化工作平台.论文同时还运用该平台对芜湖长江大桥的碍航程度实现了计算机评价,从而使工作平台的可行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据了解,至今为止还无人进行过碍航物碍航评价智能化工作平台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说,该工作平台对海事系统今后进一步开发碍航评价类平台(软件)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文同时指出,该平台若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则还需进一步开发,如能有一个科研团队来从事此项工作,则在成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上肯定会获得较大进步.在探索与开发碍航物碍航评价智能化应用平台的同时,论文参考水上水下碍航物碍航评价体系中的水上水下碍航物碍航评价标准,在碍航物自我缓解措施以及非自我缓解措施的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碍航缓解措施专家系统做了一定的探索.在此过程中,论文通过引入海上船舶避碰领域的概念,探索并首次提出了内河船舶三维领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桥区压力环境下的船舶三维领域模型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有望为桥区水域航标等碍航缓解设施的设置提供一种可行的新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