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论文结合“重庆市长江滨江路综合整治及景观改造方案”研究课题,以现场观测为基础,分别应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及基于复合材料理论的有限元法对长江滨江路防护工程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与现场观测进行比较,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数值计算表明,两阶分级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的塑性区(相当于极限状态滑动面)的分布特征总体上为:从下阶墙高的三分之一处(H/3处)开始,呈近似圆弧状向上发展至上阶墙墙后或者中间台阶边缘处贯通,贯通位置与上下两阶墙中的台阶宽度有关。与现场观测资料对比可知,塑性贯通区基本接近加筋土挡墙的实际变形情况。
(2)墙后填土土体的强度参数变化对墙体滑动面的形状有一定影响,随着墙后填土粘聚力c值的降低和值的增大,滑动面有由加筋土体内逐渐向墙后填土区域内发展的趋势;这说明,墙后填土粘聚力c值的降低使得墙后填土更容易发生塑性破坏。
(3)通过本文多种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可知,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高大加筋土挡墙进行安全性分析既能较为全面的搜索到加筋土挡墙的滑动带位置和形状,同时也可获得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这为分析高大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4)数值分析表明,基础固定的加筋土挡墙总体上呈现“鼓肚”变形特征。比较各断面横向变形的计算和观测资料,可以发现在上下两阶加筋土挡墙中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台阶有利于减小挡墙的水平位移;在分级直立加筋土挡墙的上阶挡墙基础部分布设多层加筋材料(加筋带或高强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阻断上下两阶挡墙的塑性区贯通,有利于增加上墙的局部稳定性和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
(5)由数值分析计算可知,滨江路护岸工程目前基本处于欠安全状况,下阶挡墙部分工程段变形较大,加快对长滨路加筋土护岸工程的全面加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护岸工程的加固处治方案,并利用本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加固处置后加筋土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可为制定工程加固处治方案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