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巴郎山隧道监测量测及稳定性分析
论文题名: 巴郎山隧道监测量测及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 监控量测;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隧道工程;回归分析法
摘要: 伴随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高速发展,隧道工程的地位日益突显,它即缩短了公路、铁路的建设里程,又改善了线路走向。我国地势辽阔,但山脉、河流、湖泊纵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只有发展隧道工程,才能解决交通运输不足的现状,因此隧道的建设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我国隧道工程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的因素繁多,开挖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仍是现阶段研究重点。
  本论文以巴郎山隧道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根据巴郎山隧道所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了巴郎山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
  对现阶段主要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合巴郎山隧道的实际工程情况和断面开挖的方法,逐一分析了影响巴郎山隧道围岩稳定的各因素。研究表明,围岩等级和岩体结构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突出。
  运用RBF神经网络法对量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结合围岩变形量和变形发展趋势,判断了监测断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并与回归分析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法在隧道的监测量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监测断面围岩随时间的变形规律;围岩的稳定性与围岩级别、施工方式、支护结构、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动态模拟了巴郎山隧道围岩的施工过程,并对比各种开挖方式在有支护和无支护条件下围岩变形情况,得出了不同开挖方式下不同等级的围岩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各条件下的断面均受不同程度的张拉破坏、剪切破坏,张拉性破坏主要发生在拱顶和底板,剪切性破坏发生在拱腰和墙脚,对这些部位进行及时的支护,能改善围岩各部位的应力集中,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使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隧道监测量测中的数据处理和同类隧道的施工及支护,有一定的应用与参考价值。
作者: 蒲勇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刘立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华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