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与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与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环境信息包括风速和潮流速度;基于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采用第一路径规划策略确定第一航行路径;基于AIS接收器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一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启动雷达子系统,并采用第二路径规划策略;基于所述雷达子系统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二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采用第三路径规则策略。本发明根据不同的场景,结合不同设备的功能和数据,做出更合理的航行决策,保障船员和船舶的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武汉华风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鄢来舫;李进华;童博;王辉;陈平;吴熙;王坤;段晋鄂;熊绪安;王晓翠;许易斌;彭凯;李静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8-2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2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1065884.4
公开号: CN117111606A
代理机构: 武汉信诚嘉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孟志
分类号: G05D1/02;B63B79/40;B63B79/15;G01S13/86;G01S13/937;G;B;G05;B63;G01;G05D;B63B;G01S;G05D1;B63B79;G01S13;G05D1/02;B63B79/40;B63B79/15;G01S13/86;G01S13/937
申请人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38号国测科技总部空间3栋1层01室
主权项: 1.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环境信息包括风速和潮流速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采用第一路径规划策略确定第一航行路径; 步骤S103、基于AIS接收器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一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启动雷达子系统,并采用第二路径规划策略; 步骤S104、基于所述雷达子系统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二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采用第三路径规则策略; 步骤S105、在成功避让后,再次执行步骤S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包括航向、航速、吃水深度、当前航路点坐标和目标航路点坐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规则采用动态规划算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规则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具体包括: 步骤S1031、假设有N个航路点,第i个航路点的经度为Li,纬度为Bi,第i个航路点到第j个航路点的距离为Dij(i,j=1,2,...,N),状态变量f(i,v,θ)表示从起点出发,以航速v、航向θ到达第i个航路点的最短时间,其中v和θ分别表示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步骤S1032、根据船舶航行的物理模型和动态规划的思想,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方程: f(i,v,θ)=min{f(k,v,θ)+Dik/V(v,θ,d,w,u)},其中k=1,2,...,N; 其中,V(v,θ,d,w,u)表示船舶在航速v、航向θ、吃水d、风速w、潮流速度u下的航速,Dik表示从第i个航路点到第k个航路点的距离; 步骤S1033、在起点处,船舶航速为v0,航向为θ0,可以设置初始状态为: f(1,v0,θ0)=0; 步骤S1034、当船舶到达终点时,状态变量达到最终状态,终止状态可以定义为: min{f(N,v,θ)},其中v和θ表示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步骤S1035、在状态转移方程中,决策变量为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2具体包括: 基于状态转移方程f(i,v,θ)=min{f(k,v,θ)+Dik/V(v,θ,d,w,u)},其中k=1,2,...,N; 则V(v,θ,d,w,u)=V0+KT-KW–KU; 其中V0是船舶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KT是舵角影响系数,KW是风力影响系数,KU是潮流影响系数,KT、KW、KU换算为与航速相同的单位; 根据船舶的物理模型,可以得到船舶的运动方程: dx/dt=V(v,θ,d,w,u)*cos(θ); dy/dt=V(v,θ,d,w,u)*sin(θ); 其中,dx/dt和dy/dt分别表示船舶在x轴和y轴上的速度,cos(θ)和sin(θ)分别表示船航向的x和y方向分量; 则从第i个航路点到第k个航路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Dik=sqrt(xk–xi)2+(yk–yi)2); 其中,xi和yi分别是第i个航路点的经度和纬度,xk和yk分别是第k个航路点的经度和纬度; 最终,状态转移方程表示如下: f(i,v,θ)=min{f(k,v,θ)+sqrt(xk–xi)2+(yk–yi)2)/(V0+KT-KW–KU)}; 其中,k=1,2,...,N,N表示航路点的总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枚举法或搜索法,确定使状态变量最小的船舶航速和航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径规划策略包括:当所述船舶为顺风方向航行时,则向对端船舶发出提醒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船舶辅助避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路径规则策略包括:主动改变所述船舶自身航速或航向。 10.一种船舶辅助避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环境信息包括风速和潮流速度; 路径确定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船舶的自身信息以及当前环境信息,采用第一路径规划策略确定第一航行路径; 第一预警模块,其用于基于AIS接收器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一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启动雷达子系统,并采用第二路径规划策略; 第二预警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雷达子系统和ECDIS子系统,检测到在所述第一航行路径下第二时间阈值内存在碰撞风险时,采用第三路径规则策略。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