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升降机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该升降机包括两台机架、升降装置以及生产线输送装置。生产线输送装置设置在两台所述机架之间。机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工位,机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工位。机架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升降模块。升降模块的主动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二工位的下端,主动轴承与Z轴升降传动模块传动连接。从动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一工位的上端,输送带设置为环形结构,输送带的下端套装在主动轴承的外周侧,输送带的上端套装在从动轴承的外周侧。输送带的外侧至少固定设置有一组导向模块,机架两侧的两组导向模块用于夹持放置产品的托板。Z轴升降传动模块同时带动两组输送带、导向模块、托板同步上升,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深圳市高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高炎林;樊敏红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1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048425.5 |
公开号: |
CN117049135A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攀 |
分类号: |
B65G47/64;B65G37/02;B65G15/30;B;B65;B65G;B65G47;B65G37;B65G15;B65G47/64;B65G37/02;B65G15/30 |
申请人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7区隆昌路2号甲岸科技园1号厂房501B区 |
主权项: |
1.一种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台机架,两台机架间隔设置;所述机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工位,所述机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上下贯通设置;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两组,每台所述机架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Z轴升降传动模块、两组升降模块、至少两组导向模块以及两组水平驱动模块;所述Z轴升降传动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机架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包括主动轴承、从动轴承与输送带;所述主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位的下端,所述主动轴承与所述Z轴升降传动模块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位的上端,所述输送带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输送带的下端套装在所述主动轴承的外周侧,所述输送带的上端套装在所述从动轴承的外周侧;所述输送带的外侧至少固定设置有一组所述导向模块,所述机架两侧的两组所述导向模块用于夹持放置产品的托板;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的一侧均设置有一组所述水平驱动模块,所述水平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模块带动所述托板进料或者出料;所述Z轴升降传动模块用于同时带动两组所述输送带、所述导向模块、所述托板同步上升;以及, 生产线输送装置,设置在两台所述机架之间,用于输送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输送带上依次间隔设置有四组所述导向模块,相邻两组所述导向模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工位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工位的下端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包括导向座、限位板与导向带;所述导向座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所述导向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限位板,所述导向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带,所述导向带与所述水平驱动模块传动连接;所述导向带与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夹槽,所述托板的一侧夹设在所述夹槽内,所述导向带用于带动所述托板进出所述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还包括第一转轮与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轮设置有内孔,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套装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周侧与所述导向带的内侧摩擦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端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模块包括水平驱动电机、第一摩擦轮组、第二摩擦轮组与连接杆;所述水平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摩擦轮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摩擦轮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托板对应的两组所述导向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摩擦轮组与其中一组所述导向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转轮摩擦连接,所述第二摩擦轮组与另一组所述导向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转轮摩擦连接,所述第一摩擦轮组与所述第二摩擦轮组用于带动两组所述导向模块中的皮带转动以使所述托板进出所述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轮组与所述第二摩擦轮组相同设置;所述第一摩擦轮组包括两个摩擦轮、连接块、两个第二转轮、第一皮带与转轴;一个所述摩擦轮与一个所述第二转轮套装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轴承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轴承连接,另外一个所述摩擦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第二转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皮带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轮;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或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转轮位于两个所述摩擦轮之间,且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周侧均与两个所述摩擦轮的外周侧挤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接杆平行错位设置,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水平驱动电机与所述摩擦轮之间;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转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水平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轮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摩擦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承、所述从动轴承的外侧均设置有外齿,所述输送带的内侧设置有对应的内齿,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均与所述主动轴承、所述从动轴承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升降传动模块包括安装座、升降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皮带轮组与第二皮带轮组;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位的下方,所述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工位的一侧的所述主动轴承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工位的另一侧的所述主动轴承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两个所述主动轴承呈三角形布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皮带轮组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侧边均设置有一个调节槽;所述Z轴升降传动模块还包括调节轮与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皮带轮组或所述第二皮带轮组挤压连接,所述调节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皮带轮组或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松紧程度以及行程,以使所述第一皮带轮组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组的运行长度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