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混合排土场及其混排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混合排土场及其混排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排土场,包括:基岩,其设置在排土场的底部;底渗层,其设置在基岩上且用以排渗及收集排土场表面汇水;岩石层,其堆排于底渗层的上层;混排层,其堆排于岩石层的上层,混排层包括风化土层、中心岩墙、块石层、隔离层和滤水层,其中每相邻两个中心岩墙的中间预留空间以形成沟槽,滤水层设置在沟槽的底部,风化土层与块石层分别堆排在沟槽的两侧内,并且相邻两个沟槽中的风化土层和块石层交错堆放,隔离层设置在堆排完成的风化土层与块石层的前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混合排土场的混排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排土场综合利用率并且保证排土场稳定性和排渗不受影响。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得;夏祥生;马涛;钱玉彪;寸银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8-0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0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0997027.1
公开号: CN116988489A
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小峰;杨帆
分类号: E02D17/18;E02D3/10;E03F3/04;E;E02;E03;E02D;E03F;E02D17;E02D3;E03F3;E02D17/18;E02D3/10;E03F3/04
申请人地址: 617067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
主权项: 1.一种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岩,所述基岩设置在排土场的底部; 底渗层,所述底渗层设置在所述基岩上且用以排渗及收集排土场表面汇水; 岩石层,所述岩石层堆排于所述底渗层的上层; 混排层,所述混排层堆排于所述岩石层的上层,所述混排层包括风化土层、中心岩墙、块石层、隔离层和滤水层,其中每相邻两个中心岩墙的中间预留空间以形成沟槽,所述滤水层设置在所述沟槽的底部,所述风化土层与所述块石层分别堆排在所述沟槽的两侧内,并且相邻两个沟槽中的风化土层和块石层交错堆放,所述隔离层设置在堆排完成的风化土层与块石层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排土场还包括初期坝,所述初期坝设置在所述基岩上;所述混排层还包括表土库和保护岩墙,所述表土库设置在最后一个隔离层的前部,所述保护岩墙堆排在所述表土库的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渗层采用粒径大于500mm的矿山开采剥离岩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至少为三层;所述混排层至少为三层,并且上下两层的混排层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石层的坡顶线与所述风化土层的坡顶线间距小于阈值时,全部堆排块石以将所述沟槽回填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最下层的所述混排层所在的基层位置高度大于以初期坝所在的坝底为基准的排土场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土库和所述保护岩墙通过以下方式堆排: 使用三个中心岩墙以形成两个沟槽,中间的中心岩墙的轴向长度小于两侧的中心岩墙的轴向长度,待形成的两个沟槽内完成风化土层和块石层堆排以及最后一个隔离层设置后,在两侧的中心岩墙的端部向中间堆排保护岩墙,在保护岩墙与隔离层及中间的中心岩墙形成的空间内堆排表土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排土场,其特征在于,中间的中心岩墙两侧应具有坡面且顶部平台应具有横向宽度的物料堆。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排土场的混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岩上铺设底渗层,用以排渗及收集排土场表面汇水; 在底渗层的上层堆排岩石层; 在岩石层的上层堆排混排层,使每相邻两个中心岩墙的中间预留空间以形成沟槽,并在沟槽底部设置滤水层,在沟槽的两侧内堆排风化土层和块石层,并且使相邻两个沟槽中的风化土层和块石层交错堆放,并在堆排完成的风化土层与块石层的前部用岩石堆排隔离层,然后再次堆排风化土层和块石层,以此往复直至中心岩墙末端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堆排表土库和保护岩墙,使用三个中心岩墙以形成两个沟槽,并使中间的中心岩墙的轴向长度小于两侧的中心岩墙的轴向长度,待形成的两个沟槽内完成风化土层和块石层堆排以及最后一个隔离层设置后,在两侧的中心岩墙的端部向中间堆排保护岩墙,并在保护岩墙与隔离层及中间的中心岩墙形成的空间内堆排表土库。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