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缓存输送设备和生产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存输送设备和生产系统,缓存输送设备包括缓存区和两个装卸区,缓存区包括至少一个缓存通道,缓存通道连通两个装卸区,两个装卸区的一个与上游工序连接,另一个与下游工序连接,在两个装卸区分别设有上下料组件,通过上下料组件可以实现承载有工件的载具在装卸区与缓存区之间的转移,进而将载具从上游工序转移到下游工序,由此可以实现上游工序和下游工序的自动化衔接。此外,缓存区可以用于临时存储承载有工件的载具,从而可以适应上游工序和下游工序的生产效率差异或者生产效率波动,保证整体生产过程的总体效率和连贯性。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东莞高伟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龙辉;邱小清;刘军虎;汪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5-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21217557.1 |
公开号: |
CN219971065U |
代理机构: |
北京睿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锋;柯雨莎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57/02;B65G47/57;B;B65;B65G;B65G47;B65G57;B65G47/74;B65G57/02;B65G47/57 |
申请人地址: |
52340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寮步松柏路302号 |
主权项: |
1.一种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输送设备包括缓存区(A)和两个装卸区(B1、B2),所述缓存区(A)包括至少一个缓存通道(10),所述缓存通道(10)连通两个所述装卸区(B1、B2),两个所述装卸区(B1、B2)分别为上料装卸区(B1)和下料装卸区(B2),所述上料装卸区(B1)和所述下料装卸区(B2)设置在所述缓存区(A)相对的两侧,所述上料装卸区(B1)被配置为从所述缓存输送设备外接收载具(40),所述下料装卸区(B2)被配置为将所述载具(40)移出所述缓存输送设备; 所述缓存输送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收容匣(20),所述收容匣(20)包括至少一个容纳槽(21),所述容纳槽(21)包括供所述载具(40)通过的开口,所述容纳槽(21)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载具(40);以及 两个上下料组件(30),每个所述上下料组件(30)设置在两个所述装卸区(B1、B2)中对应的一个所述装卸区(B1、B2),所述上下料组件(30)包括装卸装置(31)和搬运装置(32),所述搬运装置(32)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收容匣(20)在所述缓存通道(10)与所述装卸区(B1、B2)之间移动,所述搬运装置(32)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收容匣(20)的承载台(321),所述装卸装置(31)被配置为将所述载具(40)装入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所述收容匣(20)的所述容纳槽(21)中或将所述载具(40)从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所述收容匣(20)的所述容纳槽(21)中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匣(20)包括多个容纳槽(21),所述承载台(321)承载所述收容匣(20)时,所述收容匣(20)的多个所述容纳槽(21)沿第一轴线方向排列,且所述容纳槽(21)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收容匣(20)的第二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相交; 所述装卸装置(31)设置在所述搬运装置(32)的一侧,所述装卸装置(31)包括用于定位所述载具(40)的定位台(311),所述定位台(311)设置在所述装卸装置(31)靠近所述承载台(321)的一侧,所述装卸装置(31)被配置为带动所述载具(40)在所述定位台(311)和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收容匣(20)之间移动; 所述搬运装置(32)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2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2)与所述承载台(321)连接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承载台(321)上的所述收容匣(20)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以切换所述收容匣(20)中与所述定位台(311)对齐的所述容纳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32)包括: 安装框体(323),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2)连接; 第一传送机构(324),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收容匣(20)移出和移入所述搬运装置(32);以及 定位机构(325),被配置为对所述承载台(321)上的收容匣(20)进行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定位; 其中,所述承载台(321)设于所述安装框体(3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安装框体(323)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承载台(321)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32)包括: 升降机构(326),设于所述安装框体(323)并与所述承载台(321)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26)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承载台(321)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承载台(321)上的所述收容匣(20)远离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24)和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24)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体(323)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顶板(3231)和底板(3232),所述升降机构(326)设于所述底板(3232),所述承载台(321)与所述顶板(3231)相对设置; 所述定位机构(325)包括: 定位板(3251),与所述顶板(3231)远离所述缓存区(A)的一端连接; 压板(3252),设置在所述顶板(3231)靠近所述缓存区(A)的一端;以及 压板驱动机构(3253),与所述压板(3252)连接,所述压板驱动机构(325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压板(3252)靠近和远离所述定位板(3251);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326)驱动所述承载台(321)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移动; 所述承载台(321)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承载台(321)上的所述收容匣(20)远离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24)并且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板(3251)和所述压板(3252)所限定的区域内; 所述承载台(321)运动至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承载台(321)上的所述收容匣(20)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24)接触并且远离所述定位板(3251)和所述压板(3252)所限定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通道(10)包括通道口,至少一个所述装卸区(B1、B2)对应于至少两个沿第三轴线方向排列的通道口,所述第三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相交; 所述上下料组件(30)包括: 通道切换驱动装置(33),与所述搬运装置(32)连接,所述通道切换驱动装置(3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装置(32)沿所述第三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搬运装置(32)所对准的所述通道口在至少两个所述通道口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31)包括: 第一接合件(312),被配置为与所述载具(40)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以及 装卸驱动装置(31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带动与所述第一接合件(312)连接的所述载具(40)在所述定位台(311)与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所述收容匣(20)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31)包括: 出入料通道(314),设置在所述装卸装置(31)远离所述承载台(321)的一侧,所述出入料通道(314)被配置为带动所述载具(40)在所述缓存输送设备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 隔离件(315),设置在所述出入料通道(314)与所述定位台(311)之间以分隔所述出入料通道(314)与所述定位台(311);以及 第二接合件(316),与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3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接合件(316)被配置为与所述载具(40)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其中,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接合件(316)与所述载具(40)连接并在所述出入料通道(314)和所述定位台(311)之间运动,以带动所述载具(40)越过所述隔离件(315)在所述出入料通道(314)和所述定位台(311)之间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包括: 安装块(3131); 第二驱动机构(3132),设于所述安装块(3131)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31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3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 第三驱动机构(3133),设于所述安装块(3131)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316)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13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接合件(316)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第四驱动机构(3134),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安装块(3131)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和所述第二接合件(316)二者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15)包括连通所述出入料通道(314)和所述定位台(311)的避让缺口(3151); 所述避让缺口(3151)的位置被配置为在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驱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移动时避让所述第一接合件(31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料装卸区(B1)的所述装卸装置(31)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驱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以将所述定位台(311)上的所述载具(40)推入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所述收容匣(20)的容纳槽(21)中; 位于所述下料装卸区(B2)的所述装卸装置(31)被配置为: 所述第一接合件(312)包括与所述载具(40)相匹配的钩状结构,所述装卸驱动装置(313)驱动所述第一接合件(312),以使所述钩状结构与所述承载台(321)所承载的所述收容匣(20)中的所述载具(40)连接并带动所述载具(40)从所述容纳槽(21)移动至所述定位台(31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A)的缓存通道(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缓存通道(10)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料装卸区(B1)对应的通道口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下料装卸区(B2)对应的通道口,所述至少两个缓存通道(10)包括至少一个空匣缓存通道和至少一个储料缓存通道; 每个所述缓存通道(10)中设有第二传送机构(11),所述空匣缓存通道中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11)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空匣缓存通道中的所述收容匣(20)从所述下料装卸区(B2)运动至所述上料装卸区(B1),所述储料缓存通道中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11)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储料缓存通道中的所述收容匣(20)从所述上料装卸区(B1)运动至所述下料装卸区(B2); 所述上下料组件(30)包括: 通道切换驱动装置(33),与所述搬运装置(32)连接,所述通道切换驱动装置(3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搬运装置(32)移动,以使所述搬运装置(32)对准的所述通道口在所述空匣缓存通道的通道口和所述储料缓存通道的通道口之间切换。 13.一种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制程流线; 第二制程流线,位于所述第一制程流线的下游;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存输送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制程流线和第二制程流线之间,所述缓存输送设备的所述上料装卸区(B1)与所述第一制程流线连通以从所述第一制程流线接收所述载具(40),所述下料装卸区(B2)与所述第一制程流线连通以将所述载具(40)从所述下料装卸区(B2)输送至所述第二制程流线。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