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运输系统
专利名称: 运输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层运输单元,运输单元包括运输集装箱和至少两个车辆,运输集装箱包括底架和两个呈门型的端框,端框包括端上梁和两个顶角件,两个顶角件位于端上梁的两端,至少两个车辆装载于运输集装箱中并沿底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位于底架的两端的两个车辆的车头朝向相反并且朝向外侧,并且车头的斜坡位位于端框所在位置,端上梁位于斜坡位的上方,顶角件的顶部高于车辆的车身顶部,端上梁的底部低于车辆的车身顶部,使运输集装箱的整体高度小于2390毫米。由此,在运载堆叠总高度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单层运输单元的高度,运输系统能够包括更多层的运输单元,提高车辆运输的效率。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人: 太仓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建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6-0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1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21382629.8
公开号: CN220011443U
代理机构: 北京磐华捷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杉
分类号: B65G67/60;B65G69/00;B;B65;B65G;B65G67;B65G69;B65G67/60;B65G69/00
申请人地址: 215434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大道96号;;
主权项: 1.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包括: 运输集装箱,包括底架和两个呈门型的端框,两个所述端框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并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端框包括端上梁和两个顶角件,两个所述顶角件位于所述端上梁的两端; 至少两个车辆,装载于所述运输集装箱中并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位于所述底架的两端的两个所述车辆的车头朝向相反并且朝向外侧,并且所述车头的斜坡位位于所述端框所在位置,所述端上梁位于所述斜坡位的上方,所述顶角件的顶部高于所述车辆的车身顶部,所述端上梁的底部低于所述车辆的车身顶部,使所述运输集装箱的整体高度小于239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运输系统用于装载高度为20米的船舱中,所述运输单元的层数为9至11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集装箱的高度在1705至2105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集装箱还包括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支撑所述车辆,所述运输平台设置在所述底架的高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纵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底侧梁,所述中间纵梁位于两个所述底侧梁之间,所述运输平台被所述中间纵梁分割形成两部分,所述运输平台的各部分的一侧与所述底侧梁固定连接以及另一侧与所述中间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平台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横梁、叉槽和加强板,所述横梁和所述叉槽均与底侧梁垂直相连,所述加强板包括垂直相连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两个所述加强板的各自的所述侧表面均连接至所述底侧梁,一个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底表面连接至所述横梁,另一个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底表面连接至所述叉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两个叉槽,两个所述叉槽的位置偏离于所述运输平台上的位于中部位置的所述车辆的车轮,两个所述叉槽的中心距在850至950毫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中间底角件和横梁,所述端框与所述中间底角件铰接,所述横梁与所述中间底角件沿所述运输集装箱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若干叉槽和若干横梁,所述若干叉槽和所述若干横梁的至少之一与所述运输平台之间连接有过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端部底角件和中间底角件,两个所述端框沿所述运输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均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底角件之间,所述端框与所述中间底角件铰接,四个所述中间底角件之间的距离与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四个底角件之间的距离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前底端梁和后底端梁,两个所述端框为前端框和后端框,所述前端框能够朝向所述运输集装箱的内部折叠,所述后端框能够朝向所述运输集装箱的外部折叠,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前底端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后端框和所述后底端梁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端梁还包括后端底角件,位于折叠位置的所述后端框的顶角件放置在所述后端底角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底侧梁,所述底侧梁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容纳位于折叠位置的前端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前底端梁和后底端梁,两个所述端框为前端框和后端框,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后端框均能够朝向所述运输集装箱的内部折叠,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前底端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后端框和所述后底端梁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端部底角件和中间底角件,两个所述中间底角件均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底角件之间,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后端框分别与两个所述中间底角件铰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前底端梁和后底端梁,两个所述端框为前端框和后端框,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后端框均能够朝向所述运输集装箱的外部折叠,所述前端框和所述前底端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后端框和所述后底端梁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包括端上梁、连接件和两个立柱,所述端上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端上梁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其中一个或两个所述立柱可拆卸地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侧梁、支座和插接组件,所述支座与所述底侧梁固定连接,所述端框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通过所述插接组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立柱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端框可活动地设置并形成有直立位置和折叠位置, 位于所述直立位置的所述端框的所述立柱的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相对应,所述插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以及所述第二插接孔中,以使得所述端框保持在所述直立位置; 位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端框的所述立柱的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错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限位板、限位销和至少两个插接杆,所述限位板和所述限位销分别位于所述插接杆的两端,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插接杆可分离地连接,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插接杆均可移动地设置并形成有插接位置和开启位置, 位于所述插接位置的所述限位板比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所述限位板更靠近所述底侧梁; 位于所述插接位置的所述插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中; 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所述插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中且与所述第二插接孔分离。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旋锁,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避让口,当所述旋锁在位于所述折叠位置的所述端框的上方时,所述避让口避让所述旋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中设置有中间底角件和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所述中间底角件的上表面,所述端框的底部具有凸起,位于所述直立位置的所述端框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垫板相抵,位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端框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垫板分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可活动地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折叠位置、第二折叠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折叠位置和所述第二折叠位置之间的直立位置,所述端框在所述第一折叠位置和所述第二折叠位置之间能够活动,所述端框朝向所运输集装箱的内部能够活动至所述第一折叠位置,所述端框朝向所述运输集装箱的外部能够活动至所述第二折叠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设置有阻挡构件,所述阻挡构件为可翻转式挡板或弹簧插销,所述阻挡构件可移动地设置并形成有阻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位于所述阻挡位置的所述阻挡构件阻挡所述端框移动,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所述阻挡构件避让所述端框以使得所述端框相对于所述底架能够活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相关文献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