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支挡结构技术领域。该支挡结构包括支护桩和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支护桩的顶部;其中,帽梁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且支护桩和帽梁的帽梁混凝土层连接,通过在支护桩上设置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替代了采用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制作帽梁的方式,且无需拆除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降低了帽梁的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隐患。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葛明明;金忠良;闫志波;汪涛;姜壮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082553.1 |
公开号: |
CN117071622A |
代理机构: |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尧罡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27/12;E04C3/20;E;E02;E04;E02D;E04C;E02D27;E04C3;E02D27/00;E02D27/12;E04C3/20 |
申请人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下蜀镇沿江开发区 |
主权项: |
1.一种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桩;以及 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且在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安装在所述支护桩的顶部; 其中,所述帽梁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共同形成帽梁; 所述支护桩和所述帽梁的所述帽梁混凝土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根纵向构造筋,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一箍筋,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连接有第二箍筋,所述第一箍筋远离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箍筋远离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构造筋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箍筋或所述第二箍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横截面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由纤维混凝土或者强度等级为C40以上的混凝土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二面为拉毛面,所述第二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且,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具有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为光滑面或纹理面,所述第四面为拉毛面,所述第四面用于接触所述帽梁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一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拼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二板体,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板体的拼接面为斜面,以使相邻所述第二板体呈夹角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三板体,相邻所述第三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包括多个依次拼接第四板体,相邻所述第四板体的拼接面呈承插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内设有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所述第一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纵向限位钢筋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护桩端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沿支护桩径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连接设有锚固筋或支护桩内设有钢筋笼,所述锚固筋或所述钢筋笼伸入所述帽梁混凝土层内。 10.一种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 在支护桩上连接锚固钢筋或者在支护桩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帽梁制作:以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作为帽梁侧模,将帽梁侧模吊装至支架结构,配置纵向构造筋,并在在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帽梁混凝土层;达到拆模强度后拆卸支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固定在支护桩上; 将底模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 其中,支架结构包括底模、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的步骤还包括: 将第一挡块固定在第一支架的末端,第二挡块固定在第二支架的末端; 其中,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用于限位底模和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第二挡块用于限位底模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支护桩上安装支架结构的步骤还包括: 在支护桩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位置处设有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分别和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将第一固定件贯穿第一钢板的第一腰型孔与第一连接套筒连接,以紧固第一支架和支护桩; 将第二固定件贯穿第二钢板的第二腰型孔与第二连接套筒连接,以紧固第二支架和支护桩。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梁制作步骤包括,预先把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一箍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二箍筋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好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至支护桩上方,然后配置纵向构造筋,最后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帽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梁制作步骤中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就位后,对穿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垫木板、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垫木板;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均为L型。 16.一种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在支护桩上连接锚固钢筋或者在支护桩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对穿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垫块、第一预制混凝土板、支撑梁、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第二垫块;第一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一箍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的第二箍筋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好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吊装至支护桩上方; 同时安装底模、第一固定夹及第二固定夹,其中,将第一固定夹连接第一预制混凝土板,使第一固定夹下端侧面抵靠支护桩,底模被夹持于第一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一固定夹下端之间,底模侧面抵靠支护桩;将第二固定夹连接第二预制混凝土板,使第二固定夹下端侧面抵靠支护桩,底模被夹持于第二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固定夹下端之间; 安装纵向构造筋,浇筑梁帽混凝土; 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支架结构; 其中,支架结构包括底模、对穿螺杆、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其中,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呈C型结构或F型结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