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红层地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红层高填方由于无法准确获取微型钢管桩内的注浆量而导致浇筑质量差、沉降量超出合理范围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量放线、钻进成孔、桩孔清理、植入微型钢管,所述微型钢管内安装有注浆管;还包括如下步骤:(1)填充米石;(2)通过注浆管注入浆液。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准确获取地下注浆情况进而提升注浆管达到提高浇筑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双管注浆的方式,能够增加浆液的渗透性能,从而提高与钢管桩周围红层的粘结的紧固性,进一步减少沉降量,提高加固的质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龙飞;彭涛;邓安;何蕃民;李艳;张晓曦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9-1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189953.2 |
公开号: |
CN117090187A |
代理机构: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5/04;E02D5/38;E;E02;E02D;E02D3;E02D15;E02D5;E02D3/12;E02D15/04;E02D5/38 |
申请人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工业总部基地三色路199号 |
主权项: |
1.一种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包括测量放线的工序、钻进成孔的工序、桩孔清理的工序、向桩孔内植入微型钢管的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内安装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跟随微型钢管一同植入桩孔内;所述向桩孔内植入微型钢管的工序之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向注浆管的外壁与微型钢管的内壁之间、微型钢管与桩孔的内壁之间填充米石; (2)通过注浆管注入浆液; 其中,所述注浆管包括外注浆管和内注浆管,所述外注浆管的圆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注浆花孔,所述外注浆管上开设有两条沿着外注浆管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缝;所述内注浆管套设在外注浆管的内部并能够在外注浆管内上下移动;所述内注浆管的下端安装有护筒,所述护筒与外注浆管之间滑动密封,所述护筒的上端向上延伸使得护筒的内壁与内注浆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的环形空腔,所述护筒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与环形空腔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护筒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注入PS溶液的第一输入管,所述护筒的外圆周壁上对应于条形缝的位置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内注浆管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注入水泥浆液的第二输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利用注浆管进行注浆的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监测数值超过设定值时,均匀向上提升内注浆管和护筒一段距离并停留,直至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数值再次超过设定值;如此进行循环直至完成注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护筒上的通孔和内注浆管进行注浆时,内注浆管注入的水泥浆液与通孔注入的PS溶液同步注入,所述PS溶液与水泥浆液的体积比为0.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注浆管的下端延伸出护筒的下端面,延伸出护筒下端面的内注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着内注浆管径向方向布置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与护筒的通孔位置相互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利用内注浆管和护筒注浆完成后,向上拔出内注浆管和护筒,然后再对微型钢管的顶部部进行封口处理,微型钢管的顶部封口完成后再利用外注浆管进行加压注浆,加压注浆时的浆液压力大于内注浆管和护筒进行注浆时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外注浆管进行加压注浆过程中,注浆时的浆液为水泥浆液与PS溶液混合均匀的混合浆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注浆管经连接钢筋固定在微型钢管的内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