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包括有古树保护段、衔接段及标准段堤防;所述古树保护段的上、下游两侧分别通过衔接段与标准段堤防连接,所述古树保护段包括有保护段下部挡墙、保护段护坡、保护段上部挡墙、保护段路面结构、保护段地基、古树及景观灯;所述衔接段包括有衔接段下部挡墙、衔接段护坡、衔接段上部挡墙、衔接段路面结构及衔接段地基。本发明结构在充分保护古树的条件下,保证现有河道行洪功能,充分减少对现有古树的掩埋深度,保证其存活率,同时结合堤防亲水功能、生态环保及夜景灯光秀等技术,打造现代幸福河道,增加市民的生活舒适感。本发明结构生态环保,亲水景观效果好,优化了工程投资及运行管理维护费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朝煊;袁文喜;李小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10-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1307231.2
公开号: CN117127553A
代理机构: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姜雯
分类号: E02B3/06;E02B3/12;E02B11/00;E02D29/02;A01G13/02;F21V33/00;E;A;F;E02;A01;F21;E02B;E02D;A01G;F21V;E02B3;E02B11;E02D29;A01G13;F21V33;E02B3/06;E02B3/12;E02B11/00;E02D29/02;A01G13/02;F21V33/00
申请人地址: 310002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抚宁巷66号
主权项: 1.一种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古树保护段(1)、衔接段(2)及标准段堤防(3);所述古树保护段(1)的上游侧通过所述衔接段(2)与所述标准段堤防(3)的上游侧连接,所述古树保护段(1)的下游侧通过所述衔接段(2)与所述标准段堤防(3)的下游侧连接; 所述古树保护段(1)包括有保护段下部挡墙(11)、保护段护坡(12)、保护段上部挡墙(13)、保护段路面结构(14)、保护段地基(15)、古树(16)及景观灯(17);保护段下部挡墙(11)通过保护段护坡(12)与保护段上部挡墙(13)连接,保护段路面结构(14)布置在保护段地基(15)的顶面上,保护段路面结构(14)的一侧与保护段上部挡墙(13)连接,保护段地基(15)分别与保护段下部挡墙(11)、保护段护坡(12)、保护段上部挡墙(13)及古树(16)的底部连接,景观灯(17)与古树(16)的上部连接; 所述衔接段(2)包括有衔接段下部挡墙(21)、衔接段护坡(22)、衔接段上部挡墙(23)、衔接段路面结构(24)及衔接段地基(25);衔接段下部挡墙(21)与衔接段上部挡墙(23)通过衔接段护坡(22)连接,衔接段路面结构(24)布置在衔接段地基(25)的顶面上,衔接段路面结构(24)的一侧与衔接段上部挡墙(23)连接,衔接段地基(25)分别与衔接段下部挡墙(21)、衔接段护坡(22)及衔接段上部挡墙(23)连接; 所述标准段堤防(3)包括有标准段下部挡墙(31)、标准段护坡(32)、标准段上部挡墙(33)、标准段路面结构(34)及标准段地基(35);标准段下部挡墙(31)通过标准段护坡(32)与标准段上部挡墙(33)连接,标准段路面结构(34)布置在标准段地基(35)的顶面上,标准段路面结构(34)的一侧与标准段上部挡墙(33)连接,标准段地基(35)分别与标准段下部挡墙(31)、标准段护坡(32)及标准段上部挡墙(33)连接; 所述保护段下部挡墙(11)通过衔接段下部挡墙(21)与标准段下部挡墙(31)连接,保护段护坡(12)通过衔接段护坡(22)与标准段护坡(32)连接,保护段上部挡墙(13)通过衔接段上部挡墙(23)与标准段上部挡墙(33)连接,保护段路面结构(14)与标准段路面结构(34)通过衔接段路面结构(24)连接,保护段地基(15)与标准段地基(35)通过衔接段地基(2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段下部挡墙(11)包括有保护段防冲前趾(111)、保护段底板(112)、保护段预留孔(113)、保护段防护筒(114)、保护段排水孔(115)及保护段防护墙(116);保护段防冲前趾(111)的顶面与保护段底板(112)连接,保护段预留孔(113)布置在保护段底板(112)的中部,保护段防护筒(114)与保护段预留孔(113)的空腔内壁连接,保护段排水孔(115)布置在保护段底板(112)的内部,保护段排水孔(115)的一端与保护段预留孔(113)及保护段防护筒(114)连接,保护段防护墙(116)的底部与保护段底板(112)连接;所述古树(16)同时布置在保护段预留孔(113)、保护段防护筒(114)的内部; 所述保护段上部挡墙(13)包括有保护段上部挡墙主体(131)、保护段上部挑台(132)、保护段挑台立柱(133)及保护段护栏(134);保护段上部挡墙主体(131)的顶面与保护段上部挑台(132)连接,保护段挑台立柱(133)的顶面与保护段上部挑台(132)的底面连接,保护段护栏(134)布置在保护段上部挑台(132)的顶面外侧;保护段挑台立柱(133)布置在所述保护段下部挡墙(11)的顶面上,保护段挑台立柱(133)布置在保护段防护墙(116)的顶面上; 所述衔接段下部挡墙(21)包括有衔接段防冲前趾(211)、衔接段底板(212)及衔接段防护墙(213);衔接段防冲前趾(211)与衔接段底板(212)的底面连接,衔接段防护墙(213)布置在衔接段底板(212)的顶面上; 所述衔接段上部挡墙(23)包括有衔接段上部挡墙主体(231)、衔接段上部挑台(232)及衔接段护栏(233);衔接段上部挡墙主体(231)的顶面与衔接段上部挑台(232)连接,衔接段护栏(233)布置在衔接段上部挑台(232)的顶面外侧; 所述标准段上部挡墙(33)包括有标准段上部挡墙主体(331)及标准段护栏(332);标准段护栏(332)布置在标准段上部挡墙主体(331)的顶面外侧; 保护段防冲前趾(111)与衔接段防冲前趾(211)连接,保护段底板(112)与衔接段底板(212)连接,保护段防护墙(116)通过衔接段防护墙(213)与所述标准段下部挡墙(31)连接,衔接段底板(212)与所述标准段下部挡墙(31)的底部连接; 保护段上部挡墙主体(131)通过衔接段上部挡墙主体(231)与标准段上部挡墙主体(331)连接,衔接段上部挑台(232)与保护段上部挑台(1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古树的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树保护段(1)、衔接段(2)、标准段堤防(3)均设置有两个以上。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