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野外评估金属矿区废弃地本土植物修复能力的方法及应用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矿区废弃地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野外评估金属矿区废弃地本土植物修复能力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雨季植物生长旺盛期,选择人为干扰程度低且部分发生自然恢复演替的金属矿区废弃地作为研究区,通过设置废弃年限,布设样方组,对矿区废弃地本土植物的土壤修复特性和能力进行评估;以判定金属矿区废弃地中,自然形成本土植物对固持营养元素、降低土壤重金属浓度、调节微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群落稳定性的特性和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更贴合野外真实情况,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遴选金属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本土物种,更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云南;53 |
申请人: |
云南大学 |
发明人: |
袁鑫奇;杨洁;段昌群;刘嫦娥;汪斯琛;赵洛琪;袁梦祥;高雨晗;黄律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080852.1 |
公开号: |
CN117110545A |
代理机构: |
北京名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彦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3/24;G;G01;G01N;G01N33;G01N33/00;G01N33/24 |
申请人地址: |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
主权项: |
1.一种野外评估金属矿区废弃地本土植物修复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人为干扰程度低且部分发生自然恢复演替的金属矿区废弃地作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航拍并利用GPS定位系统和ArcGIS10.8软件将研究区划分为开采区和植被,根据不同植被斑块的演替程度,使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在研究区设置植被斑块的废弃年限; (2)在雨季植物生长旺盛期,以植物斑块的废弃年限为依据选择采样点,同时在同区域无开采经历的自然演替植物斑块中设置对照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布设三个重复样方组,并对每个样方组进行植物调查和植物、土壤样品采集; (3)在每个样方组中,以所选的1株本土植物作为中心点设置中心样方,采取最小样方面积法确定中心样方面积;并在距中心样方东南西北四条边1m处设置4个对照样方,样方面积与中心样方一致; (4)在中心点根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设置4个采土点作为中心样方根区土;在中心点与中心样方东南西北四条边的中点处设置4个采土点作为中心样方非根区土;在4个对照样方的中心处设置4个采土点作为对照样方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个采样点间隔距离>1.5km,每个重复样方组间隔距离>30m且坡度均<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植物调查包括:植物鉴定、植物种类和个体数的统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植物样品采集的要求为:在中心样方中,选择样方中所有非所选本土植物5株(个体数小于5株则采集全部个体),而在对照样方中则采集所有本土植物5株(个体数小于5株则采集全部个体);将所选植物整株挖出,深度为其根系分布所达范围,用于生物量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土壤样品采集的要求为:待植物样品收集完成并利用锄头和小铁铲将表层腐殖质刮除干净后,再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其中采集深度为:0~30cm,重量为:50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土壤微生物样品采集的要求为:仅对中心样方根区土和对照样方土进行采样,其中,中心样方4个采土点样品混为一个土壤微生物测定样品,对照样方4个采土点样品混为一个土壤微生物测定样品,所有样品需在采集混合后迅速置于便携冰箱中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选的1株本土植物以灌木为最优选择,且仅在各样点中心样方的中心点处存在,而不在对照样方中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中心点根区面积范围<900cm2,采土点面积范围<100cm2。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评估金属矿区本土植物生态修复能力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金属矿区废弃地植物群落修复和再构建中的应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