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及方法 |
摘要: |
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及方法,包括进水池、底部排水池和底流池,所述进水池倾斜的与底流池相接,所述底部排水池设置在进水池和底流池的下方,进水池的底部交错的安装有多个消能装置,底流池远离进水池的一侧设有顶部排水池,顶部排水池高出所述底流池,顶部排水池靠底流池的一侧安装有消能槽,消能槽靠底流池的一侧安装有多个T型墩,所述进水池和底流池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将进水池、底流池与底部排水池连通。通过在进水池底部设置若干消能装置,并在底流池设置T型墩和消能槽,同时在进水池和底流池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多个分流孔,增强了消能效果,减弱了水流对水工建筑、消能设施以及下游河渠的损耗破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曾辉;刘稳;张海龙;朱伟宾;喻峰;吴建峰;朱玲丽;储洪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0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0982481.X |
公开号: |
CN116988439A |
代理机构: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望金山 |
分类号: |
E02B8/06;E;E02;E02B;E02B8;E02B8/06 |
申请人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88号三阳中心 |
主权项: |
1.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池(3)、底部排水池(4)和底流池(5),所述进水池(3)倾斜的与底流池(5)相接,所述底部排水池(4)设置在进水池(3)和底流池(5)的下方,进水池(3)的底部交错的安装有多个消能装置(1),底流池(5)远离进水池(3)的一侧设有顶部排水池(8),顶部排水池(8)高出所述底流池(5),顶部排水池(8)靠底流池(5)的一侧安装有消能槽(7),消能槽(7)靠底流池(5)的一侧安装有多个T型墩(6),所述进水池(3)和底流池(5)的底部还分别设有多个分流孔(2),分流孔(2)将进水池(3)、底流池(5)与底部排水池(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装置(1)包括转动轴(13)、过水消能面(14)和弹性件(16),转动轴(13)的两端与进水池(3)的底部转动连接,弹性件(16)位于转动轴(13)靠底流池(5)一侧,弹性件(16)的下端与进水池(3)的底部固定连接,过水消能面(14)一端与转动轴(13)连接,另一端的下侧面固定支撑在弹性件(16)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3)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31),转动轴(13)转动的安装在消能装置基体(17)上,消能装置基体(17)安装在固定槽(31)内;所述消能装置基体(17)的上侧设有安装槽(171),转动轴(13)通过轴承(131)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槽(171)内,消能装置基体(17)上设有螺栓孔(12),固定槽(31)的底部设有螺纹孔(32),防水螺栓(11)穿入螺栓孔(12)后再与螺纹孔(32)旋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装置基体(17)的四周分别安装有防水密封垫(1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3)外壁轴向的设有卡槽(132),转动轴(13)通过卡槽(132)与过水消能面(14)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消能面(14)呈下凹的扇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消能面(14)的上侧面为波浪形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2)内安装有分流管(21),分流管(21)与分流孔(2)之间设有橡胶圈(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墩(6)的前墩厚a1、墩身高a2、前墩宽a3、消能槽高b1、T型墩支腿长a4的比例为2:3:4:5:6。 10.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游消能设施的消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水流从进水池(3)的顶部下泄,在经过倾斜的进水池(3)时,部分水流通过消能装置(1)进行消能,另一部分水流从进水池(3)底部的分流孔(2)流入到底部排水池(4);其中,进水池(3)底部与水平面夹角a为25~35°,消能装置(1)之间的水平间距2~3m,沿水流方向间距1.5m,沿着水流方向交错布置,消能装置(1)的过水消能面(14)呈下凹的曲面结构,上侧面为波浪形构造,波距为3~5cm,波高h为2~3cm,分流孔(2)直径15~25cm; 步骤2. 水流从进水池(3)流入到底流池(5)内,此时,从进水池(3)底部所述分流孔(2)流入底部排水池(4)的水流从底流池(5)底部的分流孔(2)向上排出,与底流池(5)内的水流碰撞消能;其中,底部排水池(4)的底部与水平面夹角为10~15°; 步骤3. 当水流流入到底流池(5)末端时, T型墩(6)和消能槽(7)将水流进行分散、撞击、掺混及分割,从而在坎前形成强迫水跃,随后在消能槽(7)后形成二次漩滚,消能后的缓流通过顶部排水池(8)排出,且消能槽(7)的弧面将冲过的水流向反方向回转,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击力消耗水流含有的动能。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