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长期服役应力谱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论文题名: 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长期服役应力谱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关键词: 动车组;列车转向架;应力谱;疲劳损伤;演化规律
摘要: 目前,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了适应发展,需要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在列车运营的过程中,结构部件在随机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损伤并逐渐累积。当疲劳损伤累积到临界值时,便会发生疲劳破坏,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高置信度的应力谱是进行疲劳损伤研究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时间或测试成本等因素,应力时间历程只能是整个寿命期间的一小部分数据。利用有限的样本对总体分布进行统计推断以获得高置信度的应力谱,能够为研究轮轨匹配状态的变化对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提供依据。
  本论文以CRH5动车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HBM公司的EDAQ32型动态数据采集仪在北京到太原客运专线上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数据采集。本论文的主要分析如下:
  (1)使用Mycode软件结合GPS信号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利用雨流计数的原理得到各测点单程一维应力谱,最终得到各测点单程应力谱样本在250~450之间。
  (2)对应力谱进行威布尔分布拟合及F、t假设检验,获得应力谱的三个分布参数(形状参数、位置参数、尺度参数);利用统计理论,对分布参数进行整理,并通过Conver理论推断出应力最大值,从而获得了95%置信度的推断应力谱,为疲劳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3)利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获得各测点单程的损伤值,并依据已获得的各测点单程一维应力谱,求解等效到1200万公里的等效应力。在整个运营里程下,分析镟轮对损伤特征量(极值、损伤、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为合理的镟轮周期提供依据。
  (4)根据镟轮前后等效应力数据波动的情况,将整个运营里程划分为5个区间。对每个区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95%的置信度下,确定能够反映该区段真实运营状况的最小样本数量,为经济而又科学地进行应力谱测试工作提供依据,以达到缩短试验周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作者: 孙璐
专业: 机械工程
导师: 李强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