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自组织适应性的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自组织适应性的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关键词: 自组织适应性;山城步道;规划策略;步行空间
摘要: 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山城步道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学界对于山城步道的发展规划研究却很少,现阶段关于山城步道的规划均停留在对自身的维护、延续,以及对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片区的保留和修葺上。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山城步道发展历史的研读,发现要建立促进山城步道发展的长效机制,把握山城步道适应性是关键,因此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来研究山城步道发展规划适应性。在对山城步道进行研究时,首要的是确定其研究范围,考虑到山城步道历史性及高差起伏的地形特征等因素,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渝中半岛,进而对山城步道以及自组织理论进行相关的理论综述,共分为三个方面展开:步行空间、重庆山城步道、自组织理论运用于城市规划。通过理论综述的研究,得出三点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自组织理论能够为山城步道发展规划研究提供完整的理论框架;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在规划中值得借鉴;网络化步行系统有利于山城步道的发展。
  接下来就是对山城步道发展历程的研究,通过对山城步道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出山城步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城步道的发展与当时城市的建设及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山城步道功能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山城步道的规模经历了涨落式的发展历程。这些规律性为后文自组织理论框架构建的实证以及基于理论框架下山城步道发展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支撑。
  然后是理论框架的构建,首先,提出自组织理论,分别对其发展概况、本质、产生条件、以及演化过程等进行了阐述;其次,讨论了自组织理论与山城步道发展规划的联系,理清了自组织与规划的矛盾,研究发现,规划作为“特定干预”的他组织,其规律是建立在自组织的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它能促进自组织的发展,是自组织的高级形式,同时,论证了山城步道的自组织性,进而提出自组织理论与山城步道发展的耦合基点为其适应;再次,提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共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通过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的交换而形成开放性、通过多职能协同形成非线性、通过增加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达到正反馈,以及通过掌握实时信息来达到时效性。在理论构架完成的基础上,笔者运用该理论对山城步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山城步道开放性减弱、非线性现象减弱、环境正反馈减少以及时效性弱化等问题;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山城步道规划策略的原则,提出加强开放性、增强非线性、加大正反馈,同时抑制负反馈以及提高山城步道时效性等规划原则。综上,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提出,理论框架的构建,理论框架下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原则的提出,为下文提出规划策略做好铺垫。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四大大规划策略,分为增强山城步道路径的通达性、提高山城步道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度、增强山城步道与周边景观的联系、山城步道建设网络化、山城步道功能复合化、山城步道空间组合多样化、改善周边环境及自身的质量、排除对山城步道的不利影响因素、与城市发展同步、公众参与。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围绕“发现问题—提出理论—分析问题—提出原则—得出规划策略”来完成的,全文共分六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等。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别从自组织理论、步行空间研究以及山城步道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章为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将山城步道发展时期分为了作为城市主要道路、作为城市辅助交通、功能扩展这三个职能变化阶段以及起源、功能复合、全盛、职能分化、职能缩小、萎缩、复兴七个发展时期。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在此发展过程中,山城步道的建设与当时城市的建设及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山城步道功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山城步道的规模经历了涨落式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为理论框架构建,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提出,理论框架的构建,理论框架下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原则的提出,为下文提出规划策略做好铺垫。
  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本章承接第四章的理论研究以及规划原则,针对山城步道存在的问题在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分别从加强山城步道的开放性、增强山城步道的非线性、加大山城步道的正反馈以及提高山城步道的时效性四个方面来对规划策略进行构架。
  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核心内容和要点,同时指出论文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作者: 杨晋苏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导师: 徐煜辉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