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不确定度理论在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再现中的应用研究 |
关键词: | 不确定度理论;汽车;二轮车;碰撞事故;仿真分析 |
摘要: | 在我国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碰撞中,汽车与二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碰撞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4以上,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该类交通事故的研究及其防范工作显得极其重要。目前,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分析和鉴定的核心是准确推理事故发生时的瞬间碰撞车速和再现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运动过程。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事故案例分析、处理和计算,准确计算碰撞瞬间车速是事故鉴定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类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发现传统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于碰撞车速的计算具有不确定性,计算机仿真在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次,深入的研究了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的发生原因、特点、类型及发生过程,总结了此类事故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碰撞假设条件,并且概括了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常用的车速鉴定分析方法。根据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类型的研究,前向侧面碰撞事故是常见的二轮车碰撞事故类型。然后,在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汽车与二轮车划痕印迹—碰撞车速模型和骑乘人员与二轮车抛距—碰撞车速模型。另外,为了提高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车速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引入了对划痕印迹-碰撞车速模型和抛距-碰撞车速模型的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方法。 最后,本文对实际汽车与电动自行车、汽车与摩托车两起事故案例分别采用骑乘人员抛距—碰撞车速模型和划痕印迹—碰撞车速模型计算碰撞瞬时车速,并进行了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估算出最佳碰撞车速取值范围。利用MATLAB进行碰撞车速数值校核,PC-Crash、MADYMO仿真模拟再现事故现场和碰撞响应过程,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验证,证明了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车速模型和不确定度理论方法应用的可靠有效性,为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和分析此类交通事故案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
作者: | 刘恒 |
专业: | 车辆工程 |
导师: | 刘志强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江苏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6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