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下火车站交通转换空间商业设施布局研究
论文题名: 地下火车站交通转换空间商业设施布局研究
关键词: 地下火车站;转换空间;商业布局;建筑设计
摘要: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都市圈的形成,人们的出行需求显著增加。由于空中客运及高速铁路的普及,长途客运的时间大大缩短,而高速的客运网络需要更高的科技成本和基础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客流来分散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因此交通建筑的巨构化和综合体化因此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超大型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出现使城市内的交通节点分布更为集约,在提升城市形象和缓解大规模客运高峰方面的能力远超传统的小规模分布式车站,问题在于如今城市核心区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修建如此规模的综合体并不实际,如果在城郊设站,商务旅客从城市中心区到城郊的大型客站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超过市域间的交通时间,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地下火车站正是为满足一线都市圈内客流密集的近地商务通勤线路需求应运而生。
  相较于传统的长途客运人流,中短途商务通勤旅客具有更高的时间成本,他们没有时间精心准备随身行李,因此即兴消费能力更强。地下火车站的交通转换空间更是此类高消费人群的主要聚集场所,这使得地下火车站交通转换空间存在巨大的、可拓展的商业能力。第一、二章通过对相关城市发展理论以及经济、社会等城市效益的研究,论证了地下火车站的发展潜力及交通转换空间商业开发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第三、四章在对国内在建地下火车站的实地调研及目标人群问卷发放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例,总结出地下火车站与传统车站的主体客流特征区别及动线差异,并就其对地下火车站商业布局的影响作出预测分析;第五章着重研究地下火车站的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耦合关系,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乘客的主观感受,对国内外实际案例分析进行客观分类,依靠anylogic软件对调研收集进行仿真模拟,然后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最终结合三四五章的分析结果总结出适用于地下火车站交通空间内的商业布局策略,即通道商业控流、边界商业减少、尽量使用独立商区和开放商区的结论。试着为相关类型建筑的商业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可靠思路;同时,以期“以点带面”,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缓解我国城市化矛盾和改善城市结构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者: 赵晨
专业: 建筑学
导师: 胡映东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