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 包含下述步骤;1.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2.预应力混凝土梁 的应力和挠度计算;3.强度计算;4.计算成果;5.应用效果;本发明针对 现有上行式移动模架制梁技术的缺点,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终张拉后方可 过孔,过孔等待时间过长,制梁进度太慢”的技术问题,使得从原来的梁体混 凝土浇筑完10天后才能过孔减短为4天后即可过孔,每孔制梁进度总体缩短 6天,从原来得18天制梁1孔缩短为12天1孔,大大加快了制梁进度,工费 缩减了1/3,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渠述锋;吴荣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09-01-0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0910064043.5
公开号: CN101476295
代理机构: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中民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I
申请人地址: 471013河南省洛阳市四通路2号院
主权项: 1、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 移动模架自重荷载;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均布荷载: 1、2号主梁的中间3节: q1=q2=33.15kN/m 3号主梁的两端2节: q3=25.97kN/m 4号主梁的第一节导梁: q4=13.09kN/m 5号主梁的第二节导梁: q5=12.35kN/m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集中荷载: 纵移辅助支腿: 501.35kN 前支腿及立柱: 200kN 后支腿: 150kN 纵移辅助支腿、配重及6号主梁: 501.35kN 挑梁及侧模架、吊杆、内外模板: 189.1kN/点×10点 底模架: 48.1kN/点×8点 吊挂轨道、安全防护设施: 16.32kN/点×10点 施工临时荷载:取 2.0kN/m×32m→6.4kN/点×10点; MIDAS建模;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 模架工作时,浇注梁段混凝土重量作用在模架上,后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 梁支座上;故只考虑拆除模板后,辅助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上的情况,辅助 支腿中心距支座中心2.65m;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 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l=2. 65+34.8=37.45m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 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距离混凝土梁支座5.7m处,前支腿吊挂前 移至未浇注段支座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 型,跨径为: l=24. 1+37.45=61.55m 辅助支腿移至跨中; 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 不利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B、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 MIDAS建模; 该梁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分两次张拉预应力筋,初张拉时张拉15束,编 号分别为N1a、2N10、2N6、2N4、2N2、2N5、2N1d、2N8,其锚外张拉力分别为: 1249.92kN、1249.92kN、1249.92kN、1354.08kN、1692.60kN、1562.40kN、 1692.60kN、1562.4kN,其中对称位置处的力筋张拉力相同。预应力钢绞线采用 1×7-15.2-1860-GB,强度等级为fpk=1860MPa,Ep=1.95×105MPa,公称直径为 15.2mm;管道直径为90mm,管道摩阻系数取0.26,管道偏差系数取0.003,松 弛系数为45; 用MIDAS建立梁跨为31.1m的单箱单室简支箱梁;并在截面相应位置添加 初张拉预应力筋; 初张拉15束预应力筋分析; 建立正确的模型并加载后,在MIDAS中用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 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输出各个工况下的内力; 模架在各工况下的支点反力已经求出,第二次过孔时,辅助支腿作用在跨 中时对梁最为不利,其作用力大小为2796.12kN,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15.55m。 因此可画出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3117.35,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 5.7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2105.74,作用点距梁支 座中心2.65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应力和挠度分析; 移动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其支点作用在支座处,并不对混凝土梁产生内 力;一部分预应力筋初张拉时,在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只需保证主梁上表面 不出现拉应力,同时也应保证挠度在容许范围内;移动模架移动时,支腿作用 在主梁上,主梁上表面一般不出现拉应力,此时就应保证下表面不出现拉应力, 控制主梁的挠度在一定范围之内; 在MIDAS中用MultiFrontal Sparse Gaussian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可 得出,在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和挠度; 移动模架前移过孔,跨中集中荷载2796.12kN与自重、预应力共同作用时梁 下表面的应力; 显然,跨中截面的拉应力为2.55MPa,不满足要求,故需增加初张拉的预 应力钢束束数。 初张拉17束预应力筋分析; 初张拉分析; 在前面模型的基础上,相应位置处增加2N1c预应力筋,锚外控制应力为 930MPa,锚外张拉力为1692.6kN;张拉一共17束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和 弹性模量达到80%,梁体上表面没有出现拉应力; 计算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梁的挠度; 集中力作用分析; 辅助支腿的作用力为2796.12kN,作用在跨中时,梁下表面应力和挠度; 可见梁的跨中下表面出现了拉应力,故需再增加两束预应力初张拉; 初张拉19束预应力筋分析; 在前述初张拉15束力筋的基础上,增加2N1c、2N9这4束力筋进行初张拉, 锚外控制应力均为930MPa,锚外张拉力均为1692.6kN。张拉一共19束预应力 筋;在MIDAS中用MultiFrontal Sparse Gaussian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 输出各个工况下的内力; 第二次前移过孔时,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最为不利,其作用力大小 为2796.12kN,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15.55m;可画出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 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3117.35,作用点距梁支座 中心5.7m;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2105.74,作用点距梁支 座中心2.65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 初张拉分析; 增加2N1c、2N9力筋,锚外控制应力均为930MPa,锚外张拉力均为1692.6kN。 张拉一共19束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达到80%;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 下,梁体上下缘均没有出现拉应力; 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计算梁的挠度; 跨中集中力作用分析; 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 不利的。辅助支腿的作用力为2796.12kN,计算混凝土梁上下缘应力和挠度;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分析;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前支腿和辅助支腿相距61.55m,建立模型,边跨集中 荷载3117.35kN作用在距南支座5.7m处,其与自重、预应力共同作用时,计算 混凝土梁上下缘应力和挠度;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分析; 模架第一次前移过孔前,边跨集中荷载2105.74kN作用在离北支座2.65m 处,其与自重、预应力共同作用时,计算混凝土梁上下缘应力和挠度; C、强度计算; 偏安全考虑,截面不考虑普通钢筋,只计入初张拉预应力筋,分别为N1a、 2N10、2N6、2N4、2N2、2N5、2N1d、2N8、2N1c、2N9,这19束力筋的总面积为: Ap=1664.4×9+1803.1×10=33010.6mm2 fp=0.9fpk=0.9×1860=1674N·mm-2 fc=33.5N·mm2,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80%,其强度考虑折减系数0.8, 则 fc’=0.8fc=0.8×33.5=26.8N·mm-2 由于对称两束力筋合力在截面中心,其合力作用点距下缘525mm;简化按T 梁计算; h0=2800-525=2275mm 当T梁伸出板对称时,板的计算宽度采用以下三项中的最小值; (1)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度的1/3; (2)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 (3)b+2c+12hf’ 则可计算出计算宽度为: bf’=31.1÷3=10.3667m=10366.7mm fpAp=1674×33010.6×10-3=55259.7kN fc’bf’hf’=26.8×10366.7×200×10-3=55565.5kN fpAp≤fc’bf’hf’,受压区在翼缘内 中性轴位置按下式计算: fpAp=fc’bf’x 得出x=198. 9mm 由MIDAS算出,自重和集中力共同作用下,得出跨中计算弯矩为 51661.7kN·m; 在安装条件下,K≥1.8,取K=1.8,则 KM=1. 8×51661.7=92991.1kN·m≤Mu=120220.35kN·m 正截面承载力足够,强度满足要求; D、计算成果;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得到MZ900SB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可靠地提前过孔 所需初张拉的预应力钢束数量、控制力及张拉顺序; E、应用效果; 上述计算结果应用点头特大桥箱梁施工后,安全可靠地实现了MZ900SB上 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提前过孔,保证了制梁进度。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