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研究——以苏州地铁为例 |
关键词: | 符号学;城市地铁车站;车站空间设计;建筑艺术;动态设计手法 |
摘要: | 21世纪是我国修建地铁的高峰期,走访我国各大城市的地铁车站空间,在感叹我国地铁建设事业发展速度惊人的同时,不禁为千篇一律的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扼腕叹息。发达国家的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早,现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地铁网络,并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文化特征,相关地铁建设的理论方法也较为成熟。我国的地铁建设由于起步较晚,最初的重点在于建筑技术的攻关,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始注重地铁车站空间的设计部分,为彰显城市特色与魅力开始努力。为了地铁车站空间设计能够更好的表达,引入符号学理论来对地铁车站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符号学理论具有广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将其运用于地铁车站空间设计领域,可以有效地揭示设计的本质,认识设计规律。变感性创作式设计为理性推导式设计。本文力图基于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地铁车站空间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为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研究寻求新的角度。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国内外符号学相关理论,阅读大量关于符号学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2)研究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结合国外发展成熟的地铁案例,以及国内建设较为优秀的城市地铁案例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比较分析。 (3)深度探索与发掘苏州的城市符号特征,如城市的历史文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风景名胜、交通情况、艺术文化等等,把这些符号通过相关的调查、取样成相应的设计要素。然后通过设计手法的表达,把这些设计要素合理地运用到地铁车站空间中。 在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方面,国内的观念相对来说比较陈旧,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体系,理论方面出现很多空白,一味的抄袭国外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缺乏本地特色,使得在我国所看到的地铁车站空间都是静态的。研究具有地域符号的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模式,它区别于以往僵化的静态设计模式,是一种设计思想的飞跃。针对不同城市,地铁车站空间也应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随着时代发展,由静态设计转变为动态设计,由盲目复制到具有地域文化的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
作者: | 胥娜 |
专业: | 设计学 |
导师: | 郭晓阳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苏州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6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