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
关键词: 交通工程;无信号交叉口;临界间隙;通行能力
摘要: 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路车头时距和速度特性研究、临界间隙分布估计、通行能力模型推导和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的VISSIM仿真。
  主路车头时距和速度特性是研究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测重庆市铜梁区三支有代表性的无信号T型交叉口主路车速和车头时距数据,分析支路角度对主路车速、车速离散性的影响,总结出应尽量避免用支路角度非90°和车道过渡区段无信号T型交叉口对干路车辆进行大量分流,为提高城市路网和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建议。
  临界间隙的分布估计对研究无信号T型交叉口通行能力有重要意义。考虑主路车流车头时距对临界间隙的影响,在汽车安全行驶间距模型基础上,运用运动学原理分析安全间距条件、通过时间条件以及车头间距、车头时距与速度的关系,给出临界间隙的表达公式,提出了临界间隙服从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泊松分布。
  通行能力模型推导是在主路车头时距和临界间隙的分布估计基础上进行的。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用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泊松分布的临界间隙,分别对主路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或M3分布,驾驶员行为一致但不相似或不一致且不相似的四种情况建立无信号T型交叉口支路通行能力模型。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标定参数,用阻抗系数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将常用方法、理论方法计算结果和实测最大通行能力对比,理论方法与实测最大通行能力更接近。
  用VISSIM软件对三支无信号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仿真,并与常用方法、理论方法计算结果和实测最大通行能力对比,发现:三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仿真结果大于实测最大通行能力。实测最大通行能力受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受交叉口的几何特征和主路车流量影响,而仿真结果未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
作者: 李文燕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薛锋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