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北京市郊区交通拥堵评价方法研究 |
关键词: | 城市郊区;交通拥堵;评价指标;浮动车数据 |
摘要: | 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北京郊区的人口密度明显增加,以致交通供需不平衡,交通拥堵成为常态。随着北京市缓堵工作的深入,市委提出“交通拥堵监测、分析和治理扩大到五环外”的工作方针,旨在将成功应用于城六区的交通拥堵评价方法用于对郊区的交通运行状态的检测与评价。然而,由于路网规模、路网结构、浮动车样本量的差异,既有交通拥堵评价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郊区,如何建立适用于郊区的拥堵评价方法是亟待分析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拥堵等级阈值划分、拥堵评价路段选取、拥堵评价时段筛选及VKT权重加权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本文基于交通流理论对浮动车数据进行路段拥堵等级阈值划分,在阈值划分过程中,分别论证了(1)传统出租车与新能源出租车的阈值差异大于5km/h,因此需对二者的速度进行加权处理;(2)远近郊区之间的阈值差异小于3km/h,二者可以统一进行阈值划分。 其次,本文分别利用极大似然法与区间估计原理,验证了在95%置信水平下,交通流理论与拥堵感知的速度阈值具有一致性,并通过对比分析城区与郊区的阈值,得出:(1)同一拥堵等级,郊区闽值明显大于城区;(2)城区同一道路等级阈值跨度较小,而郊区阈值跨度较大。 再次,由于郊区交通运行与数据采集的特性,为保证拥堵评价的准确性,本文先利用人口活动热力图对郊区重点道路进行选取,再定义空间覆盖率进一步筛选出拥堵评价道路,并根据传回次数对拥堵评价时间进行筛选;满足上述三个指标的路段及时段,方可参与拥堵评价。 然后,论文对郊区交通拥堵评价时间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确定郊区拥堵评价时间粒度为1小时。据此,对筛选出的道路进行速度集成,并将集成的速度根据拥堵等级阈值归一化为[0,10]的交通指数,再通过VKT权重对拥堵指数加权,得到表示郊区交通运行状态的综合交通指数。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建立的拥堵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本文选取了通州区、昌平区及怀柔区进行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前一天及节假日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所选三个郊区中,通州区的交通运行状况最好,怀柔区次之,昌平区最差。(2)尽管郊区个别路段存在严重拥堵现象,但整体的交通运行无严重拥堵状态。(3)节假日前一天晚高峰受节假日交通出行影响较大。 |
作者: | 吕超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宋国华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7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