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旅游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
论文题名: 珠江三角洲旅游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乡村旅游;农庄;规划设计理论;农业;城市居民;效益;生态环境;基本理论;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经济稳定增长;基础;国内;概念;繁荣农村经济;自然风景区;设计的原则;理解与应用;状况
摘要: 随着中国多年来经济稳定增长,城市化不断深化,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在生态意识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有回归自然的强烈要求.旅游农庄的出现符合人们的这一需求.旅游农庄在中国开始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传统民族习俗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都市游客走进自然、返朴归真的追求,摆脱城市喧闹、工作紧张、生活繁杂等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弥补城市文化"缺陷"的需求,所以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旅游农庄被更多的城市居民作为出游选择,从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旅游农庄,对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乡村的游乐功能、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自然风景区和城市旅游地过分拥挤的现象.由于旅游农庄在国内还是较新的产物,缺少有效的规划设计理论指导.该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实例,对珠江三角洲旅游农庄的现状和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结合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进行旅游农庄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素,以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起参考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论证和策划以及完善细致的规划设计,才能使旅游农庄作为一种市场产品,既产生足够维持发展的经济效益,又确保相应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第一章是概念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等相关概念的阐述,界定旅游农庄的概念和范畴.第二章是背景研究,对国内外旅游农庄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旨在分析旅游农庄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对目前旅游农庄在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作为提出规划设计理论的基本依据.第三章对珠江三角洲的气候、地理、农业、传统文化等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对旅游农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布、状况、模式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农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其基本特征和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第四章规划设计研究是论文的核心,首先结合以上基础理论研究,从产品三个层次的角度,总结珠江三角洲的旅游农庄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然后运用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结合作者亲身调研的苦干实例,具体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理论应用研究,以顺德长鹿农庄、中山岭南水乡和作者参加过的顺德杏坛旅游农庄规划设计为例,结合规划设计基本理论具体研究,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作者: 林步欢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导师: 刘管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0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