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增湿破坏机制研究
论文题名: 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增湿破坏机制研究
关键词: 黄土地基;路基拓宽;增湿破坏;浸水湿陷;数值分析
摘要: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了许多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地基处理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变大,原有的设计及施工理念逐渐遭遇多方面的技术瓶颈,而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设计的突出难题是湿陷性评价、处治深度与剩余湿陷变形量的合理性控制等。本文以探讨新加宽路基增湿变形机理和建立新加宽路基荷载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剩余湿陷量的控制标准为研究目标,基于土工离心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浸水增湿工况下,拓宽路基主要破坏模式及其支配规律研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拓宽路基发生破坏时,人工地基的湿陷量发生程度和处理深度的关系规律。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在降雨作用下,新路基的湿化破坏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首先是湿陷溶洞的出现,然后是路堤边坡出现裂缝,最终坡脚浸水湿化产生过大变形引发路面结构的破坏甚至滑坡。
  (2)在新路地基浸水和上部新路荷载的作用下,黄土地基发生了侧向挤出,当地基浸水湿化后,由于过大的挤出变形量,将引发地表的不均匀沉陷,进而可能会引发整个上部新路基的失稳破坏。
  (3)新路载荷产生的附加变形,对于老路路中,呈现出反盆形分布,即老路路中处最小,两侧新加宽路基及边坡处最大,这可能会导致新老路间产生沉降差,容易引发对原路基、路面的拉裂破坏。
  (4)由数值分析可知,路堤填土越高,湿陷性黄土层越厚,所采取的处理深度越大,最佳的处理深度能大幅减小路基的差异沉降;针对每一种黄土层厚度,随着处理深度的增加,基底地基承载力逐渐提高,对抵御黄土湿陷变形带来的路基沉降作用逐渐增大,从而使基底的湿陷量逐渐减小。
作者: 聂永涛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翁效林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