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研究
论文题名: 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研究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结构方程模型;贝叶斯网络;多属性决策
摘要: 与传统货物相比,生鲜农产品运输流程技术标准不一、批次多而数量少、成本变化较大,运输环节是连接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重要纽带,是决定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物流生命力的先决条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运输离不开人的行为决策,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的合理性关系到运输效果的优劣,究其原因:第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将对运输方式决策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表现在运输方式决策形式因决策者的运输诉求、偏好不同而差异明显;第二,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和经济优势不同,同一运输诉求下的比较优势各有特点;第三,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的过程属于非理性选择过程,运输方式决策者对“不符合自身需求、不利于达到运输目的”的接受度不同,即对差异的偏好持不同敏感度,也影响着运输方式决策。本文旨在分析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行为的一般过程,探析其内在机理,通过验证主客观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抽取描述运输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属性,以此探讨系统性能约束下的决策优选,为作出合理决策给出理论参考依据。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均存在运输活动,运输贯穿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配送和消费过程,在这些物流节点之间,存在需求各异的运输承运方和托运方,伴有载运工具的转换衔接。以运输为依托的现代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将对运输效率、运输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物流对运输活动的影响过程也将不断扩展和加深。因此,探讨运输方式决策离不开物流系统这个决策大环境,梳理整个物流过程中运输的作用、机理,总结不同物流模式下的运输现状,分析其与运输需求满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更好把握运输系统性能,对决策分析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时效性、便利性、经济性、安全性是描述运输系统性能的关键要素,为研究这些要素对不同运输方式下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将抽象的要素具体化,体现为主、客观因素。通过筛选,将“成本、效率、安全”设为测量主观影响因素的潜变量,将“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套体系、运输标准制定、低碳环保理念”设为测量客观制约因素的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探讨对运输方式决策产生影响的客观制约条件和主观选择偏好,厘清决策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分析验证并得出不同运输方式下成本、时间、安全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及程度,为研究可靠性约束下的决策行为奠定基础。
  针对生鲜农产品运输品质要求高、方式间属性差异明显等特点,可靠性理论适用于度量不同属性的性能优劣,是诊断运输品质好坏、判断运输方式决策优劣的理论依据之一。生鲜农产品运输系统性能的优劣性,可从经济可靠性、时效可靠性、安全可靠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影响运输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以及可靠性属性之间彼此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最终确定“以计算运输安全可靠性”为生鲜农产品运输系统可靠性的度量方式,并探讨其合理性。运用故障树法,将“风险性(或安全性、运输品质完好性)”确立为研究对象,设计指标体系,按照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底事件和中间事件的层层逻辑连接,绘制风险体系结构图,并依据映射规则转化为相应的贝叶斯网络,以此计算运输风险顶上事件概率和整个系统可靠度,进而分析系统完全失效时,对运输系统可靠性施加作用的底事件的后验概率及其变化率。
  运输方式决策属于个人“非理性”活动,同时受各种条件制约,体现为客观条件制约下的主观选择差异,运输方式备选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输方式的属性差异,每一决策主体对运输方案属性差异的敏感度不同,分为看重差异、不太看重差异、不看重差异的三种不同态度下的运输方式决策。本文所研究生鲜农产品运输方式决策,最终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将运输安全作为备选方案的重要属性,体现在每一方案的风险权重和其他因素的权重占比不同上,再依据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属性差异,根据满足补偿机制可能性的高、中、低程度,作出相应决策。每一运输路段可能隐含潜在运输风险,突出方案的安全属性差异更能体现运输方式决策的科学性、实用性,更符合客观限制下的选择偏好规律,为解决现实中时效性和品质性不能兼顾的矛盾性问题提供思路。
作者: 何雅婧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马天山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