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再生DPF的活性自由基发射光谱诊断研究 |
关键词: | 汽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低温等离子体;活性自由基;发射光谱 |
摘要: |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已于2016年12月颁布,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限值从4.5mg/km降到3mg/km,是当前最严的排放标准之一,使得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已经成为尾气处理不可少的装置。DPF技术的关键在于沉积碳烟的高效经济氧化,低温等离子体中富含大量活性自由基,可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碳烟氧化,具有应用于DPF再生的潜力。 本文基于双层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利用发射光谱对O2低温等离子体中活性自由基的种类及浓度变化进行了诊断研究,探讨关键活性自由基的生成及反应路径,以期获得低温等离子体活性自由基的可控制备,实现DPF的高效经济。 通过对O2低温等离子体及O3生成相关研究综述发现,O2低温等离子体中,可能产生的激发态氧原子有1D°、1F、1S、3S°、3P°、1D、3P、3D、3D°、3F、5S°、5P和5D°等,是O3产生过程中的关键中间态自由基。O(5P,10.74ev→5S°,9.15ev)和O(3P,10.99ev→3S°,9.52ev)等跃迁过程对O3生成路径具有重要贡献。 发射光谱诊断实验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可在543.6nm、700.1nm、715.6nm、747.8nm、777.4nm和844.7nm六处检测到对应的氧原子跃迁谱线。放电电压增加,747.8nm处O(3D,15.78ev→3P°,14.12ev)、777.4nm处O(5P,10.74ev→5S°,9.15ev)和700.1nm处O(3D°,12.76ev→3P,10.99ev)光谱强度随之增加,543.6nm处O(5S°,13.02ev→5P,10.74ev)和844.7nm处O(3P,10.99ev→3S°,9.52ev)跃迁光谱强度变化较小;放电间隙增加至2mm时,活性自由基的浓度均下降;氧气流量变化对中间活性自由基的影响很小,但过大不利于臭氧的生成。进一步分析显示活性自由基通过四条主要路径生成臭氧:(1)O2→O(1D,14.46ev)→O(1D°,12.73ev)→O(3P,0ev);(2)O2→O(5P,10.74ev)→O(5S°,9.15ev)→O(3P,0ev);(3)O2→O(3D°,12.76ev)→O(3P,10.99ev)+hv,O(3P,10.99ev)→O(3S°,9.52ev)→O(3P,0ev);(4)O2→O(3D,15.78ev)→O(3P°,14.12ev)→O(3P,0ev)。其中路径(2)最为主要和稳定。 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O2低温等离子体反应机理,利用零维等离子体模型(zdplaskin)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O3生成浓度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其浓度随着约化场强增大而增大。约化场强为49.25Td时,即间隙为1mm,电压为2.5Kv时,大多数活性自由基浓度处于1010到1012cm-3之间,基态氧原子(O(3P,0ev))生成速率最快,达到4.3×1024cm-3/s;激发态O(5So,9.15ev)浓度仅次于氧原子,O(3So,9.52ev)浓度最低,仅为4.26×107cm-3。 |
作者: | 袁封明 |
专业: | 动力工程 |
导师: | 吴辉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8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