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采用并列式共轴双旋翼的倾转旋翼飞机
专利名称: 一种采用并列式共轴双旋翼的倾转旋翼飞机
摘要: 本发明一种采用并列式共轴双旋翼的倾转旋翼飞机,是由机身、机翼、尾翼、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起落架、动力和燃油系统、传动系统、旋翼系统、旋翼短舱、倾转系统组成;机翼装在机身中段,尾翼和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装在机身尾部,起落架位于机身腹部,动力和燃油系统装在机身的中段内部,通过机翼、机身里的传动系统与旋翼系统和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连接;旋翼系统装在机翼梢部的旋翼短舱上,旋翼短舱的内侧具有与其固连的同时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倾转系统装在机翼内部,并连接着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和旋翼短舱。本机主要特征是:采用俯仰控制尾桨系统、并列式共轴双旋翼和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实现飞行状态变换和常规的滑跑起降,它提高了前飞速度和推进效率。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吴大卫;胡继忠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09-10-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010227037.X
公开号: CN101875399A
分类号: B64C27/02(2006.01)I
申请人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直升机研究所
主权项: 一种采用并列式共轴双旋翼的倾转旋翼飞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的设计,它是由机身、机翼、尾翼、俯仰控制尾桨系统、翼尖小轮、起落架、动力系统、燃油系统、传动系统、旋翼系统、旋翼短舱、倾转系统组成;该机翼安装在机身中段,该尾翼和俯仰控制尾桨系统安装在机身尾部,该起落架位于机身腹部,该动力系统和燃油系统安装在机身的中段内部或机翼根部,通过机翼、机身里的传动系统与旋翼系统和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连接;该旋翼系统安装在机翼梢部的旋翼短舱上,该旋翼短舱内侧具有与其固连的同时可倾转的部分机翼,旋翼短舱尾端安装有悬停时防侧翻的翼尖小轮;该倾转系统安装在机翼内部的结构上,并连接着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和旋翼短舱;该机身用于安装各部件和容纳载荷,采用传统的半硬壳式结构;该机翼平面形状为梯形,高置上单翼布局,中段机翼后缘有襟翼;外侧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后缘有副翼;该机翼采用传统的双梁加抗扭盒式结构并有斜拉杆增加强度、刚度;该尾翼包括垂直安定面、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和方向舵;该尾翼采用传统的悬臂式单/双梁加抗抗扭盒式结构;该俯仰控制尾桨系统安装在机身尾部,可以进行变距操纵或变转速操纵;该起落架采用传统的前三点式起落架或滑橇式起落架,旋翼短舱尾端安装有防止悬停时侧翻的翼尖小轮;该动力系统采用1-2台传统的涡轮轴或活塞式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内部或机翼根部,该传统的燃油系统布置在机身中部或机翼内;该俯仰控制尾桨系统可由另一台单独的发动机驱动;该传动系统为传统的离合器、齿轮箱、传动轴及传动皮带形式,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旋翼系统和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该旋翼系统为两侧翼梢的两组共轴式旋翼,每组共轴式旋翼由上下两副旋翼组成,转速相同,转向相反;旋翼的拉力方向在垂直起降状态向上,在高速前飞状态倾转至水平向前;每组共轴式旋翼的上下两副旋翼可以独立的机械变总距或改变转速;该旋翼短舱内有较小体积的传统形式的齿轮箱,用于驱动旋翼系统;旋翼短舱同时与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固连,共同倾转;该倾转系统采用传统的倾转旋翼机的形式,用于倾转整个旋翼短舱和可倾转的部分机翼来改变拉力矢量方向;其特征在于:它采用的俯仰控制尾桨系统实现飞机的垂直起降状态、过渡状态和低速前飞状态的俯仰操纵,同时在各种状态下可以帮助全机的纵向配平;该系统安装在机身尾部的上方,其构造形式采取传统的直升机尾桨构造形式,它由尾桨桨叶、尾桨桨毂、尾桨轴零件组成;尾桨桨叶与尾桨桨毂固连,尾桨桨毂安装在尾桨轴上;若设计成可以变距操纵时则还有传统形式的尾桨变距机构;当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设计成可以变距操纵时应当由传动系统与发动机连接;当俯仰控制尾桨系统设计成可以变转速时应当使用独立的发动机驱动;飞机进入高速前飞时,该系统可以停转或在低阻桨距条件下空转;它采用的旋翼系统为两侧翼梢的并列式共轴双旋翼,即左右翼梢的两组共轴式旋翼系统,它通过传动系统被动力系统驱动;每组共轴式旋翼系统由上下两副旋翼组成,稳定工作的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组成该系统的有传统的旋翼桨叶、旋翼桨毂、旋翼轴、旋翼变距机构,旋翼桨叶与旋翼桨毂固连,旋翼桨毂和旋翼变距机构安装在旋翼轴上;旋翼系统的拉力方向在直升机状态向上,在高速前飞状态倾转至水平向前;每组共轴式旋翼系统的上下两副旋翼可以独立的机械变总距或变转速来改变升力和扭矩;垂直起降状态时,利用左右两组共轴式旋翼系统的升力差来实现滚转操纵;每组共轴式旋翼系统也可自身产生扭矩差来进行偏航操纵;它采用的旋翼短舱,其内侧具有与其固连的可倾转的部分机翼,其平面形状为梯形翼,展向长度等于旋翼系统的半径;它采用传统的悬臂式单/双梁加抗扭盒式结构,根部与倾转系统连接;它消除了垂直起降时机翼对旋翼系统滑流遮挡而造成的升力损失,同时其后缘的副翼,还可通过偏转滑流来进行辅助的偏航操纵。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