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铁列车连挂碰撞仿真及吸能特性分析
论文题名: 地铁列车连挂碰撞仿真及吸能特性分析
关键词: 地铁列车;冲击碰撞行为;动力学仿真;吸能特性
摘要: 地铁列车在运用过程中,调车、连挂、制动、冲击碰撞等工况下列车将受到很大的纵向冲击力。随着运行速度和载客状态的变化,在连挂和冲击碰撞工况下车辆所受的冲击载荷最危险。
  为了保证乘客在地铁列车剧烈的冲击碰撞中最大的安全程度,设计者必须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耐撞击策略。碰撞能量管理(CEM)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列车的耐撞击结构设计中,设计者使吸能结构按照设计好的可控的方式逐级消耗吸收冲击能量,采用此方法能比传统的设计方案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和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
  本文所做的地铁列车之间的冲击碰撞仿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碰撞吸能设计理论。对地铁列车的冲击碰撞场景的动力学仿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分析列车之间的冲击碰撞过程,二是将此动力学仿真策略作为对各类碰撞工况和吸能部件是否满足要求的评估方法。对于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对本文所做的列车冲击碰撞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来实现。在论文中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中的非线性力元来模拟缓冲器、压溃管、车钩剪切装置和吸能结构的力学特性,便可以实现第二个仿真目的,通过改变冲击速度、车辆质量、轨道形式等参数便可实现对不同复杂碰撞工况下吸能部件的吸能特性仿真和分析。
  本文除了对地铁列车的冲击碰撞场景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还进一步研究了冲击速度、轮轨摩擦系数和车钩接触刚度等参数对地铁列车冲击过程和吸能部件的影响。这种研究过程和结论有助于对列车冲击碰撞的更有利控制和对吸能部件的优化设计。本文详细分析了吸能部件的吸能特点和吸能特性曲线优化过程,并描述了如何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中实现其仿真建模,研究结果为地铁列车的连挂碰撞模拟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作者: 吴克明
专业: 车辆工程
导师: 傅茂海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