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模式及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论文题名: 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模式及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关键词: 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交通组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旅客运输服务品质要求的提升,站城融合发展、枢纽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枢纽空间及内部交通的一体化等已成为世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托铁路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和实现城市职住平衡,全面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是当前铁路行业的重要使命。然而,受机制体制、传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等制约,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定程度上依然独立于城市发展之外,制约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融入城市、引领城市、提升城市发展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站城融合发展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的触媒效应、价值捕获与价值增值效应,通过合理的多种交通集疏运能力匹配、站城土地一体化开发和站城协同管理,逐步建立高效的站城运作体系,形成站城一体化客运服务模式、商业开发模式、区域空间耦合模式、信息共享模式等,实现高速铁路综合枢纽与城市基础设施硬融合、制度规则软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绿色、协调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铁路部门践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
  (1)高铁综合枢纽站城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机理研究。采用触媒理论与PDCA管理循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站城融合与城市发展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站城融合驱动城市资源集聚、促进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影响城市发展等,提出了站城点、线、面、网融合发展建议,实证研究高速综合枢纽站城融合对城市服务业的影响,揭示了站城融合与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
  (2)基于站城融合的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客流预测方法研究。构建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周边土地利用与地铁系统间的客流拓扑关系,构建了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raphattentionnetworks,GAT)的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客流预测模型,并以北京南站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3)站城融合高速铁路枢纽接驳换乘组织优化研究。构建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接驳换乘组织体系框架,分析了高速铁路枢纽接驳换乘组织特征,设计了流程组织优化方案,从换乘流线优化、换乘组织管理模式协同等方面提出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交通接驳换乘组织优化方法及建议。
  (4)站城融合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商业开发模式。在研究商业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基于情景设计、旅客全流程体验、旅客调查问卷等相结合的方法,析出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商业需求;从企业运营者和政府角度,提出站城融合商业资源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建议,达到商业资源集聚、耦合和挖掘;采用双因素交叉表分析法,构建了站城融合商业资源项目网络,提出拓展站城商业资源及商业开发空间方法和建议,扩大旅客城市生活服务空间,促进土地价值增值和站城融合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采用价值网络理论给出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商业开发机理;设计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地铁”快递站城融合发展路径。
  (5)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发展协同管理机制研究。针对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规划不协同、建设不同步、运营管理不协调等问题,研究了跨区域、跨部门、跨专业的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机制。在分析高速铁路枢纽站城融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要素,提出了站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管理机构等的协同对策,构建了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站城融合信息共享一体化平台,逐步实现高速铁路综合枢纽与城市在制度、机制上的软融合。
  期待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速铁路综合枢纽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作者: 周浪雅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熊永钧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学位年度: 2021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