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的发育规律及稳定性研究 |
关键词: | 高原流域;板岩碎屑坡;发育规律;稳定性分析 |
摘要: | 霞曲流域位于西藏自治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0°27′~30°56′、东经93°35′~94°39′之间。霞曲流域整体形态呈“Y”字型,干流全长82km,山高谷深,地势陡峭,冰川地貌发育。本文运用现场调查和走访、无人机航拍、室内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霞曲流域碎屑坡区域进行分析与研究,阐明了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揭示了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集中分布的原因,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碎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提出了霞曲流域碎屑坡防治工程方案,研究结果可以服务于霞曲流域沿线公路的碎屑坡防治。主要结论如下: 1、霞曲流域流域面积约2952km2,沿着公路两边分布有28个碎屑坡,碎屑坡灾害对于沿途车辆通行有较大影响。霞曲流域碎屑坡的集中分布的原因受到板岩的特性决定。 2、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物源区凹槽有两种发育模式:树叶形模式与水滴形模式;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遛动区有3种发育时期: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堆积区形态类似于滑坡的结构。霞曲流域板岩碎屑坡物源区、遛动区和堆积区的坡度对于碎屑坡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遛动区的坡度甚至可以用于判断碎屑坡发育的时期。 3、影响霞曲流域碎屑坡危险性的因素中对碎屑坡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碎屑坡体积,其次是物源区面积、碎屑坡坡高、堆积区坡度、碎屑坡表面植被覆盖率以及是否威胁公路。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天然条件下,碎屑坡坡角处修建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后的安全系数增大了约0.2%,所以在碎屑坡坡角处修建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可以提高碎屑坡稳定性。对于霞曲流域的碎屑坡治理方案,可以形成对应的治理模式,即首先通过对碎屑坡进行危险性判别与分级,确定其危险性等级,然后按照对应等级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即可。 |
作者: | 王天健 |
专业: | 地质工程 |
导师: | 陈宁生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藏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