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临轨居民区轨道噪声影响评价——以重庆轨道3号线为例 |
关键词: | 交通管理;轨道噪声;评价指标;临轨居民区 |
摘要: |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不断提升,轨道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这一副产物,临轨居民区更是长期饱受轨道噪声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客观共同作用的轨道噪声对临轨居民区影响程度评价方法,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不浪费资源且有效解决问题为准则,以期为改善临轨居民区声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将重庆市轨道3号线的5个临轨布置的典型居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居民区不同的环境及布局特点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轨道噪声实测,探究轨道噪声在临轨居民区内的传播规律及频谱特性;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居民区内住户对轨道噪声的主观评价,分析影响住户主观评价的各类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结合通过试验得到的轨道噪声客观数据与通过问卷调研得到的轨道噪声影响主观感受,构建主客观共同作用下的轨道噪声对临轨居民区影响程度评价模型,利用PSO-AHP模型确定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权重,分析各小区受轨道噪声影响程度现状,并通过ArcGIS绘制各居民区轨道噪声地图和轨道噪声对各居民区影响程度空间分布图。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轨道噪声声级受列车运行速度、测点与声源间的水平距离及垂直高差、测点与声源间是否存在遮挡物及遮挡方式等因素影响。利用ArcGIS绘制5个居民区的轨道噪声地图,使轨道噪声可视化。 (2)采用A计权分析轨道噪声频谱时,列车匀速运行时测点处的峰值频率为1250Hz;采用线性计权分析轨道噪声频谱时,发现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具有较为明显的低频特征。 (3)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受访者个体特征中对噪声的敏感程度和居住特征中是否临轨居住显著影响受访者对轨道噪声影响程度的主观评价;受访者在小区内的停留时长和家中的窗户类型对受访者在轨道噪声影响程度的主观评价上并不构成显著影响。 (4)轨道噪声影响指数由客观评价指数和主观评价指数组成,客观评价指数包括声压级指标和低频指标,主观评价指数包括6个场景下的影响程度指标。利用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综合模型对被试小区轨道噪声现状进行合理评价后,从声源处控制、传播中削弱、接收处防范三方面对改善临轨居民区轨道噪声环境提供防治建议。 |
作者: | 高艺轩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彭金栓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