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架地铁沿线居民区轨道噪声特征及优化方法
论文题名: 高架地铁沿线居民区轨道噪声特征及优化方法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区;噪声评价;降噪措施
摘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高速、高运输能力、高舒适性、高安全性以及高空间利用率等优势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污染。尤其是地铁高架段线路噪声问题,更是对沿线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地铁高架段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占比较大,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噪声治理手段和降噪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资料的学习分析和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实地调研后,基于轨道噪声投诉平台信息,选取重庆市 1 号线和 6 号线高架地铁沿线居民区进行噪声实测研究轨道噪声特性。在实测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噪声模拟软件Cadna/A分别模拟绿化遮挡、围墙遮挡、列车编组减2、全封闭声屏障和竖直声屏障等手段在试验居民区模型内的降噪效果。最后,根据实际测量结果,结合辅助降噪措施针对性地提出了轨道沿线居民区噪声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地铁轨道噪声声压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列车运行速度、楼栋垂向测点到轨面距离、地面测点到轨道声源处的水平距离、轨道噪声传播路径中存在的遮挡物。声屏障、建筑遮挡和绿化遮挡对轨道中高频噪声的衰减能力大于对低频噪声。
  (2)利用Cadna/A进行降噪措施模拟对比,当轨道形式为高架式时,全封闭声屏障、竖直声屏障、围墙遮挡和列车编组减2呈现不同程度的降噪效果。整体上全封闭声屏障降噪能力最强,绿化遮挡降噪能力最弱。
  (3)在地面与轨道水平面高差不同的情况下,围墙遮挡和全封闭声屏障对居民区地面轨道噪声呈现出的噪声衰减能力差异性最显著:全封闭声屏障的地面轨道噪声降噪能力随着轨地面高差的减小而减小,围墙遮挡的地面轨道降噪能力随着轨地面高差的减小而增大。列车编组减2降噪效果与轨地面高差无关。
  (4)提出了一系列组合降噪措施:居民区A轨地面高差为30.9m,采取全封闭声屏障和隔声窗进行组合降噪;居民区B轨地面高差为3.3m,采取围墙、全封闭声屏障和隔声窗进行组合降噪;居民区C轨地面高差为23.7m,采取全封闭声屏障、轨道吸声材料和隔声窗进行组合降噪。
作者: 彭镜
专业: 交通运输
导师: 彭金栓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23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